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攝影報道)在廣袤而肥沃的贛鄱大地,在秀美的青山綠水之間,總是蘊涵著種種靈氣,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書畫藝術家,先后走出了陶侃、陶淵明、巨然、陶玉、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八大山人等一大批文人巨匠,也為中國書畫藝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城鄉繁榮,山清水秀,贛鄱大地的文化藝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才輩出,佳作不斷。其中,大寫意水墨花鳥畫家王迎春先生就是聲名顯赫者之一,越來越引起世人關注。
王迎春,別署寅大,1950年生于遼寧省丹東市,8歲時跟隨父母來到江西南昌,目前是江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南昌畫院畫家,南昌畫派促進會副秘書長,南昌人大書畫院藝委會副主任,江西畫院、南京書畫院特聘畫師,江西省八大山人美術館學術主持。
第一次看到王迎春先生作畫,給人的感覺:行筆迅捷,意韻靈動,清新悠遠。尤其是他的大寫意花鳥技法,給人一種痛快淋漓之感。
有行家歸納,寫意花鳥畫可分為小寫意和大寫意:小寫意的特點是真實、生動。是花鳥中一種比較普遍的畫法。而大寫意在中國畫中是一種比較難掌握的畫法,需要有很好的基本功,在表現對象的時候,帶有很強的主觀性,造型大膽、夸張。王迎春先生畫作的畫風,都是大寫意。
王迎春先生對記者說,他從小特別喜歡唐伯虎的畫,唐伯虎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畫風既工整秀麗,叉瀟灑飄逸。唐伯虎的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被稱為“唐畫”,為后人所推崇。
因家住在八大山人紀念館附近,紀念館內有許多陳列品,有齊白石、八大山人等名家的作品,王迎春先生從小就深受八大山人畫作的影響。八大山人的畫,給人一種“淋漓蒼厚,凝重淵穆”的感覺,一直影響著王迎春先生的畫風。正是延著這些書畫名家的脈絡,一路走來。“在情報科工作期間,因單位展覽比較多,在應付展覽的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創作,以花鳥為主,側重寫意畫。”王迎春說。
在單位上班的日子里,王迎春總是習慣將同事們打籃球、下象棋、逛公園、喝茶聊天、上街的時間用來練字和畫畫。日積月累,他的書畫功底日益深厚。
王迎春先生的書畫,無視成法,不拘形質,但畫面卻呈現出耐人尋味,深邃豐厚的意蘊,這是一種藝術化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遠不是那些斤斤于技巧的畫家所能企及的。
王迎春先生特別感念在南昌畫院工作的時光,由于畫院門檻高,大家的綜合素質好,他感覺特別開心。王迎春先生認為,畫畫與書法非常密切,不管是字,還是畫,都注重線條,他以筆主形,以墨主韻;他的筆有他的筆法,他的墨有他的墨趣。比如他畫一棵樹,他的畫筆迅捷縱逸,只是寥寥數筆,就能讓你領略到樹的靈動意韻,又是那么清新悠遠。
王迎春先生的畫作藝術,還表現出集人之情、之性、氣之韻等于一體。他的大寫意花鳥,亂而有法,密而有序,畫中層次鮮明,主次有序,充分展現了他筆法。而在用墨上,他則善用墨之濃、淡、干、濕等展現自然的殘敗蕭瑟、清新悠遠,以墨韻來凸顯自然生動的一面,這又是他在用墨上的巧妙把握。如此這些集于一處,就展現出他的大寫意畫的神韻來。
另外,王迎春先生的畫,還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抒情性、創造性、趣味性,給人一種瀟灑、氣派、落落大方的藝術感受。他的大寫意畫側重在“意”,重視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有時又張揚跋扈,激情奔放,絲毫不受束縛,充分體現了他的個性的張揚發揮。
據悉,王迎春先生的作品曾參加“赴日中國現代美術書法展”、“中國山水畫邀請展”、“國際水墨畫學術邀請展”、“八大山人全國花鳥畫展”等國內外畫展。曾先后在杭州浙江畫院、海寧、嘉興、南昌、瑞典斯德哥爾摩、杭州恒廬美術館等地舉辦個展。作品亦被《江蘇畫刊》、《美術報》、《世界畫報》、《藝術經典》、《國家美術》等刊物專題介紹。
王迎春先生勤奮好學,他的行事風格與畫風,正踐行著作為一個藝術家的高蹈與浪漫情懷,我們相信,在未來的藝術創作生涯中,他將會有更多讓人們喜愛的、能滿足人們欣賞欲望的優秀畫作呈現在世人面前。
圖為王迎春先生的大寫意畫作。記者 朱淳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