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縣澡溪鄉有個“九仙農業”,利用當地高山梯田,主打有機皇菊、有機稻種植等生態農業,其中有機皇菊發展到200畝,帶動當地貧困戶增加勞務收入超過20萬元。在公司負責人賴達森看來,只要守住家鄉的綠水青山,“錢景”還會越來越好。
這只是江西老表走“生態路”吃“生態飯”的縮影。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做活山水文章,打響“綠色生態”品牌,著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正朝著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目標鏗鏘前行。
【生態規劃】40個“十三五”目標中生態文明占18項
據介紹,江西省在40個“十三五”發展具體目標中,生態文明指標占18項,還有抓好節水型社會建設、濕地保護規劃、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循環經濟發展等10項與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密切相關的專項規劃。
江西省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建立“三條紅線”制度: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5.5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3.1%,成為全國第三個正式發布生態保護紅線的省市。
強化耕地保護紅線,完成全省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任務的論證審核。將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列為市縣政府主要領導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落實水資源管理紅線。修訂并實施《江西省水資源條例》,嚴格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
【生態整治】“凈空凈水凈土”行動提高環境質量
江西省著力解決空氣、水、土壤等方面的突出環境污染問題,進一步提高環境質量。
“凈空”行動: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脫硫脫硝設備全部建成,脫硫脫硝效率達到國家要求;強化除塵工作,完成89個工業煙粉塵治理項目,燃煤小鍋爐淘汰率達61%;11個設區市全部落實黃標車限行規定,今年淘汰黃標車3.4萬輛;實現PM2.5實時監測設區市中心城區全覆蓋,設區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1%。
“凈水”行動:建立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5級河長組織體系,省委書記、省長分別任省級正副“總河長”;實施“五河一湖”環保整治行動,已新建城鎮污水管網969.74公里、工業園區污水管網565.3公里;全面建成縣級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全面推進115個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小(2)型及以上水庫水質達到Ⅲ類以上標準。
“凈土”行動:啟動農村生活垃圾五年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模式,城鎮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達78%;實施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推進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專項行動和標準化養殖場創建,啟動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建設。
【生態經濟】“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打響
江西省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進一步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在推動節能降耗上做“減法”:嚴格控制“三高”產業新增產能項目,積極運用節能環保等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發展綠色產業上做“加法”:深入實施“百縣百園”工程,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11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3個,全省“三品一標”產品總數達2902個,“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打響。
同時,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藥、先進制造等科技含量高和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工業,制定實施“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服務業發展提速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全省風電、光伏實現雙百萬裝機目標,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9%。
發展循環經濟上做“乘法”。吉安市、豐城市、樟樹市納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縣)試點,井岡山經開區納入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豐城市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納入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國家級循環經濟類試點示范達11個。
【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63.1%居全國第二位
江西省大力實施了一批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推動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構建四級聯動水生態文明建設體系,推進南昌、新余、萍鄉等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工作。
水生態指標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15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250億立方米紅線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49,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0萬畝,國家重要水功能區達標率達90%。
重點突出森林生態建設。完成植樹造林214.7萬畝、森林撫育560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居全國第2位。全省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4處、省級38處,國家森林公園46處、省級120處。
重點突出濕地生態建設,8公頃以上城區濕地納入省重要濕地管理,嚴格控制開發占用。目前全省擁有國家濕地公園28處、省級56處,濕地保有量91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45%。
成功創建5個國家級生態縣、228個國家級生態鄉鎮,推進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建設,啟動撫州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