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縣一名15歲少年吞下0.7公斤異物一事,本報曾在6月12日A08版進行過報道。近日,記者獲悉,這名少年是因長期遭同學毆打欺凌,情緒和精神上出現了異常,才吞食大量鐵釘欲自殺。而當事同學卻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同學間的“小打小鬧”。
“這就是一起典型的校園欺凌。所謂校園欺凌,不是指你和我因為什么矛盾打了一架,而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對他人實施的肢體、言語或精神上的傷害和攻擊?!贝耸陆战浹胍晥蟮篮?,多方學者專家發表了相似的看法。
校園欺凌
也叫霸凌,它強調自覺的、故意的、重復的攻擊行為、操縱行為或排斥行為;偶發的同學之間的惡作劇、開玩笑不是重復的、故意的、自覺的,一般不認為是校園欺凌行為,就是一般同學間的糾紛、矛盾;校園暴力通常比欺凌造成的傷害程度深,一般來說違反行政法,比如治安管理處罰法或刑法,或者行為主體沒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但實際上已經造成輕傷以上的傷害或者財產比較重大的損失。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褚宸舸
產生原因
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長特點,校園狀況是外部社會的縮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環境的直接反應。而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沒人教他們如何應對、處理孩子之間的沖突,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對待自己情緒的宣泄,最終選擇了暴力這種方式。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童小軍

本報6月12日A08版報道截圖


回顧
少年遭欺凌 精神異常吞異物
22日,央視新聞報道,今年15歲的小華,是安福縣金田中學一名初三學生。今年六月的一天,班主任老師打電話通知小華的家長說,小華在學校嘔吐。家長帶小華到縣醫院檢查,胃鏡結果卻顯示小華的胃里有大量鐵釘。
醫生通過手術,把小華胃里的異物取了出來,除了釘子,還有石頭玻璃等異物,總重量達0.7公斤。
然而,小華說,這些釘子和石頭都是他自己吃進去的,這讓家長和學校都十分不解。
醫院的診斷是,孩子在情緒和精神上面出現了異常,才導致他出現吃釘子的行為。
據小華本人稱,從上初二開始,班里就有兩名同學經常打他,有時候扇耳光打頭,有時候用棍子打他。醫院專家認為,導致小華精神出現異常的原因就是他長期遭受同學的欺凌。
對話
涉事同學竟稱只是“小打小鬧”
“我問他,他說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吞釘子)。他是想死,自殘自殺。喝點水吞(釘子)下去,有時候用紙包起來吞下去。”在央視報道的視頻中,記者聽到小華父親劉喜開和小華本人的講述。
據介紹,小華是住校生。白天在班上挨打,晚上回到宿舍也受欺負。“就是扔掉我拖鞋,還有撕爛我的被子,用我的枕頭擦腳,燒我的毛巾?!毙∪A說道。對于這些,小華一直不敢和家人說。
有一次在宿舍,小華鼓起勇氣小聲地對父親說,班里有兩個同學一直欺負他。于是,劉喜開要求班主任對這兩個學生做出處理。
“他每反映一次,我都會去找那兩個同學。結果他們說沒有毆打,并沒有欺負小華。”班主任周金才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那是搞著玩。就是推一下,就是這樣搞著玩。有時候讓他買點東西。我們沒有打他,就是搞著玩一下?!睆脑捳Z中可以看出,當事兩名同學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同學間的“小打小鬧”。
安福縣金田派出所所長周健安接受央視采訪時說:“經過我們調查,不存在明顯的毆打行為。都是未成年,有時候可能是惡作劇什么的?!?
特點
欺凌時常發生在寢室等隱蔽地點
“這就是典型的一起校園欺凌。所謂校園欺凌,不是指你和我因為什么矛盾打了一架,而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對他人實施的肢體、言語或精神上的傷害和攻擊?!笔录浹胍暸逗?,引起廣泛關注,多方學者專家發表了相似的看法。
對于校園欺凌事件,我們并不陌生。2015年6月16日,網友報料稱,贛州于都有兩女生校外暴力毆打另一女生。視頻中,有一身著于都某校校服的女學生被兩名同齡女生毆打;6月22日,網友曝出一段名為“江西永新縣女初中生打架”的視頻,其中多名女生對另一名女生連扇耳光,女生被毆打時間長達5分鐘。之后,又有網友報料稱,南豐一中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一初中女生在教室里被學妹毆打,并拍下視頻傳至網上……
“校園欺凌多發生在樓梯拐角、廁所、寢室或上下學路上,這類環境幾乎沒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做出非理性行為?!庇袑<艺J為,媒體所曝光的欺凌事件,通常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長期隱秘進行的。
分析
觸及刑法少 涉民事賠償的也不多
“包括江西境內的多起校園欺凌暴力事件中,觸及刑法的案件非常少,而且涉及民事賠償的也不多?!蹦喜形骱^法院調研員吳凡云告訴記者,對于校園欺凌行為,目前并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刑法上也沒有校園欺凌這樣的概念。而普通人對于何為欺凌,認識上也不統一,很多時候,這類事件曝光后,涉嫌欺凌別人的孩子都不認為是欺凌,而是以“淘氣”或“開了個過分的玩笑”之類的語言來形容。
吳凡云結合已經由媒體披露的事件分析稱,對于校園欺凌,應從行為方式、目的、手段和年齡界限、后果幾個方面來定義,同樣的行為和話語,放在兩個平時很要好的人身上,就是玩笑,否則很可能就是欺凌。而就年齡界限而言,幼兒園的孩子和小學的孩子、初中的孩子、高中的孩子,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有相當認知能力的大孩子身上構成欺凌的行為,在小孩子身上就不一定。
支招
孩子遇欺凌應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
記者采訪發現,此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公布的針對十省市5000多名中小學生的調查報告顯示,32.5%的中小學生表示“偶爾會被欺負”,而6.1%的中小學生表示“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往往會按照慣常思維,認為這只是孩子們之間的“玩笑”而不以為然。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一定要及時告訴家長,報告給老師,不要等到傷害已深,為時已晚?!睆氖陆逃ぷ鞫嗄?、如今已是資深律師的羅久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