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精英人物
勇于擔當,爭做扶貧攻堅的排頭兵 訪岷山鄉紅光村第一書記吳泰吉
來源:市場信息報 作者:桂孝樹 時間:2018-11-10 

市場信息報訊(本報江西采集中心 桂孝樹 攝影報道)2018年10月15日,在柴桑區政府辦公室工作14年的應急辦副主任吳泰吉被區委組織部選派到岷山鄉紅光村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深知肩上沉甸甸的壓力和責任,壓力來源于工作環境、對象的改變和岷山鄉紅光村屬省級貧困村,注定在扶貧攻堅的路上要比別人付出得更多。責任既源于駐村書記的責任,更源于對群眾脫貧致富的擔當。

紅光村位于岷山鄉東部,全村共有577戶、2868人(其中農村低保戶51戶84人),共有黨員64人,轄10個村民小組,18個自然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全村共有在庫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99人,已脫貧34戶93人(其中2014年脫貧13戶33人,2015年脫貧14戶34人,2016年脫貧6戶22人、2017年脫貧1戶4人、2018年脫貧1戶1人),未脫貧4戶6人。

自吳泰吉擔任十三五省級貧困村紅光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在感謝上級組織對他信任同時,也深知自己肩上責任重大,為了解村民狀況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每天一上班就忙于走東家、串西家,與農民膝促談心,虛心請教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干部、老黨員,掌握村情民意,加班加點扎實學習與農村干部息息相關的工作制度、工作職責、黨員管理等相關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駕馭工作的能力。

努力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樂、同勞動,做老百姓的知心人,真正做到知民情、懂民意、通民心, 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受益的事情抓起,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真正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一、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核心作用。

村“兩委”班子戰斗力的強弱,決定各項工作能否按時完成。為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在班子建設中的領頭雁、調節器、潤滑劑的作用,多次召集駐村工作組成員和村全體干部、結對幫扶干部專門召開紅光村脫貧攻堅協調會,認真學習省習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以及市、縣脫貧攻堅工作有關文件精神,與駐村工作隊、鄉村干部一起研究部署精準扶貧工作,解決貧困村在脫貧攻堅戰遇到的各種突出問題。

規范村扶貧工作室建設,健全了第一書記工作職責、駐村工作隊工作職責、黨員干部精準結對幫扶貧困戶責任表等工作制度。及時組織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求全體黨員、干部開誠布公,暢談感想。時刻對自己保持高標準、嚴要求,慎言慎行、以身作則。


二、抓住工作重點,全力做好精準扶貧。

為摸清整個村村民情況,把自己當作紅光村的一員,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了解群眾對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期盼。逐家逐戶走訪39戶貧困家庭,深入調研,了解每戶家庭基本情況、健康狀況、生產生活情況等,客觀準確地掌握了第一資料。認真記錄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和聯系方式,對貧困戶實行一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扶貧措施。并要求所有幫扶干部都能做到每周一次電話聯系、每月至少一次上門走訪、每季辦理一件實事,上門入戶宣傳教育、健康、安居、就業等扶貧政策,隨時為貧困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在貧困戶家張貼責任牌,內容包括部機關扶貧責任人工作崗位、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方便貧困戶及時聯系。針對不同貧困戶采取不同的幫扶手段,幫助貧困戶修通入戶便道、維修房屋、檢修線路、辦理殘疾證等。讓他們充分享受國家的扶貧政策,確保扶貧工作真正取得實效,讓貧困村民早日脫貧致富。

因村里孤寡老人,貧困家庭人員眾多,便積極與區中醫院聯系在村里進行義診活動,中醫院組織醫療骨干共17人到岷山鄉紅光村義診,診療貧困戶和普通群眾120余人次,發放800余元藥品余元。


三、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最美新農村

村建設以來,18個自然村莊新農村建設點全面鋪開,已建成12個,剩余6個今年12月底完工。20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建成12個,8個項目11月底完工。拆除破舊房46間,豬欄旱廁102間,清理河道200米,清理垃圾雜物180噸,新建明水溝994米,污水溝334米,新建主干道426米,入戶便道808.7米,外墻粉刷著色16333平方米,改水改廁48戶,平整場地1545平方米,新建活動場地298平方米,新修護欄170米,安裝路燈13盞,制作墻畫270平方米。

環村道路和入戶便道全部貫通,村莊綠化結合村民喜愛種植果樹的傳統,大量種植橘子、蘆柑、枇杷、李、楊梅等鄉土果樹,營造出獨特的綠化風格。營造鄉土氣息,打造農耕文化,真正做到留住鄉愁。利用新工藝將土坯房翻新復古,重新粉刷青磚房,發動村民捐贈了犁、耙、簸箕、風谷機、水車、蓑衣、水缸等等舊時的農具,結合復古房屋一起展示,形成獨特的農耕文化展示區,獨特的鄉村建筑相印在藍天、白云、粉墻、黛瓦、田野、綠樹之中,水墨畫般的山村在炊煙裊裊、云霧繚繞中勝似夢中的仙境,紅光村也榮獲了江西省十大最美鄉村。


四、引項目創業績,促民致富同發展。

為了促進紅光村經濟發展,前任第一書記汪為闊協調引進了上海世名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推進高標準農田、田園綜合體。項目建成后,每年為村集體濟帶來5萬元的收入,同時惠及39戶貧困戶,每戶年均增收1000元左右。同時還拓寬村級集體經濟,實施50KW村級光伏電站,并在基礎上再增加50KW光伏電站,預計發電的直接經濟效益約6萬元。

多次協調組織部、發改委、財政局、農業局、水利局等部門,共爭取項目資金30多萬元,完成了村部升級改造和黃家大塘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大力支持吉祥1500畝楊梅基地、生姜種植基地以及苗木種植550畝基地開發。生姜種植已到收獲季節,紅光村(生姜種植合作社)已與九江世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生姜收購合同,今年就可產生效益。我將在前任書記的基礎上繼續做好推進和服務,通過實施產業扶貧,讓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真正實現在產業扶貧中實現受益。

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紛紛夸贊“第一書記來了,紅光村真的變了。作為第一書記吳泰吉和工作隊說,將努力和村干部以及村民們一起加快發展村經濟,走出了脫貧攻堅、強村富民的新路子。做到無愧于組織的重托,無愧于群眾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