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通訊員 劉美玲 攝影報道)在瑞昌提到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吳松華,雖然談不上是瑞昌中醫界的泰山北斗,但也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他是瑞昌目前唯一的正高級別中醫類醫師、中醫在職碩士,從業二十多年來,有十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家級和省級期刊發表,先后參與省和九江市兩項科研課題,精通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腦血管病癥的診治。他的學識水平、醫療技術、醫風醫德聞名遐邇,得到了社會各屆的一致認可。
1996年吳松華畢業于江西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普通醫生,自此開啟了“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人生歷程。從小勤奮好學的他,深知做一名合格醫師并非那么容易,需要大量的實踐,需要不斷的學習,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自進中醫院那一刻起,他就對白天、黑夜、節假日這些概念比較模糊,幾乎每天都吃住在醫院,工作經常是連軸轉。就這樣不斷磨練自己,業務水平在勤奮中不斷長進,很快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01年為了給自己充電,他只身南下,到廣州市第一軍醫大學珠江醫院進修神經內科一年,經過大醫院的洗禮和專家的悉心傳教,吳松華的業務能力突飛猛進,回來后,將所學的醫療技術應用到臨床上,把醫院的神經內科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羽翼漸豐的他,開始挑起科室大梁,先后擔任急診科和內科主任。
2006年,響應市衛生局號召,加強基層衛生院醫療技術的指導和管理,吳松華被選派到武蛟鄉衛生院任院長。當時衛生院底子薄、條件差,在老百姓眼中沒有多少份量,他去了以后,憑著責任和精湛的醫術,以身作則、帶頭垂范、言傳身教,注重衛生院的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到兩年就把一個瀕臨倒閉的衛生院經營得紅火起來,喚回了當地群眾對衛生院的信任。
2008年吳松華回到中醫醫院擔任醫務科長,進一步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為“二級甲等中醫院”、“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人民群眾滿意醫院”、“特色中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年”等評審或創建活動的順利通過發揮了重要作用。2012年提升為副院長的他,還兼任醫務科、健教科和內二科主任,工作崗位和職務的變動,沒有讓他放棄臨床實踐和業務學習,正于他所說,不懂業務,愧對自己身上的白大褂,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所淘汰,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0年為了進一步提升臨床業務能力,他脫產到江西省人民醫院進修神經內科半年,在江西省中醫院國醫堂跟隨國醫大師伍炳彩教授坐診半年。他不僅勤奮好學,更善于總結,多年來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逐漸成為醫院的內科骨干力量乃至神經科和中醫科領域的專家。
2007年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控涎丹治療結核性胸腔積液60例臨床觀察》發表于《實用中醫內科雜志》第7期;之后陸續在《新醫學》、《中醫藥通報》、《當代醫學》、《中國醫學創新》、《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等國家級雜志發表十余篇醫學論文;2008年醫院護理部課題“左氧氟沙星+濕潤燒傷膏治療褥瘡的臨床研究”在他的指導下獲得九江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鑒定,同年他被江西省衛生廳評選為江西省中青年名中醫培養對象;2009年考取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資格,那年全九江市獲得該專業副高級資格的僅他一人;2010年12月江西省科技廳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益氣托毒法治療虛寒型骨轉移癌疼臨床應用與研究”中,他任課題組第三主持,該項目2012年獲得結題通過;2014年攻取江西中醫藥大學同等學力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碩士學位;2015年考取主任中醫師資格,同時受聘江西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2018年作為瑞昌第一位高評委專家參加九江市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
吳松華的工作也得到了組織上的肯定,多年來他連續獲得瑞昌市中醫醫院和瑞昌市衛生局“先進工作者”、“工會積極分子”、“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科主任”等榮譽稱號,2012年還獲得共青團瑞昌市委員會“十大杰出青年”光榮稱號。
在2016年全市防汛抗洪工作中,吳松華主持研制的“翠衣解暑湯”獲得抗洪官兵和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2017年省衛計委把“翠衣解暑湯”作為慰問品贈送給省城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目前“翠衣解暑湯”已獲商標注冊證,正在申請國家專利,并繼續為防汛工作、南陽荷花節、部分駐市企業安全生產發揮著防暑降溫的良好作用。
春華秋實滿庭芳,櫛風沐雨砥礪行,吳松華對自己的成績并不滿足,而是以飽滿的熱情、精湛的醫療技術繼續服務于患者,以踏實、勤奮、好學的精神勇攀醫學高峰,逐夢醫學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