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攝影報道)近段時間以來,在蜿蜒起伏的瑞昌市洪一鄉至花園鄉交界的長坑嶺,人們遠遠就可以望見一條順著山巖新鑿的公路上人頭攢動,一條新開挖、長約5公里、寬8米的土路正在蜿蜒延伸。再走近些,只見男男女女的村民,有的挽著褲腿正在掄鍬揚鎬,有的用鐵鍬平整路面泥土……這是記者日前在長坑嶺看到的當地村民自發集資修路那熱火朝天的場面。正在現場施工的長坑村村民何衍川告訴記者,這是該村村民自發的修建這條斷頭路。
A、最后的“斷頭路”
長坑村是瑞昌市最偏遠的的一個山溝行政村,隸屬于洪一鄉管轄,全村共有近2000人口,也是該鄉最偏遠的一個行政村,因為該村管轄的范圍象一條尖尖的牛角,所以又被當地村民稱為該鄉的牛角尖村。
長坑村東北面與湖北省陽新縣楓林鎮接壤,東南面與該市的花園鄉南下村毗鄰,兩村被一座名叫長坑嶺的大山隔開,路程大約5公里。歷史以來,長坑村與南下村相互通婚,該村村民要到外地闖世界,或兩地村民相互往來,就必須翻越這座長坑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長期以來,兩地之間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兩地的村民往來,也只能靠腳步來丈量行程。隨著新農村建設和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兩地都修建了嶄新的水泥公路,唯獨兩地之間的這條公路沒有貫通,成了當地唯一的一條斷頭路。
長坑村距離瑞昌城區,本來只有40余公里的路程,然而,由于長坑村至花園鄉南下村的公路沒有貫通,村民要去市區,乘車必須要繞過洪一、肇陳、花園等三個鄉鎮的全境,基本上構成了一個圓圈,要多走30余公里怨枉路。這樣一來,村民進城的路程長達70余公里。而從長坑村直接進入花園鄉,卻又只有5公里的路程。為了進一次城,當地村民乘車還起早摸黑。
5年前,村里的干部曾發動群眾修建這條公路,由于山高路險,加上相當一部分是石灰巖,人工修路極其困難,盡管勾出了路的線路,但最終苦于沒有資金支撐,最終半途而廢。然而,渴望歸渴望,沒有資金的村民也只能望路興嘆。
B、 村民飽受道路不暢之苦
長坑村盛產紅薯、花生、臘米、毛竹等經濟作物。多年來,由于惡劣的交通環境,當地村民守著這些特產過窮日子。長坑村一組村民何育金告訴記者,前幾年,他在家里種了幾十畝的紅薯、花生,到了收獲季節,紅薯挖回家后,沒有客商來收。可是通往花園鄉的路,由于坡高路陡,路況極差,特別是雨季,深深的泥坑讓車輛根本無法通行。由于路不暢,農產品銷售難造成農民增產不增收。
十多年前,村民何衍洪、何仁忠等人想在家里大干一番事業,承包了村里的部分荒山、荒地,種起了經濟作物。隨著農副產品的豐收,他們在收獲喜悅的同時,這些經濟作物成了他們的心病。因為交通不便,農副產品不能及時銷往山外,他們只有起早貪黑地挑到5公里以外的花園鄉去賣,盡管獲得了豐收,農民的收入并沒有提高。由于交通太差,在家鄉難有作為,何衍洪他們全部外出打工去了。
3年前,村民何肇寶種了幾十畝的紅薯,年底收獲了數萬斤,曬了幾十擔紅薯片,但前后挑了1個多月,累得腰酸背痛,每天天未亮就得出門,深一腳淺一腳地挑到花園鄉,來回一趟要4個多小時。有時在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第二天還得繼續挑。能修一條平坦寬闊的公路成了當地村民共同的心愿。
C、群眾自發集資修路
為了改變家鄉落后的面貌,縮短走出山溝的路程,飽受交通之苦的何衍洪,在北京打拼幾年后,不僅掙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城區購買了房子,還買了轎車。然后每年開車回家,都要繞過花園、肇陳才能到家。“這條路再怎么困難,也要把它修通,不能繼續苦了下一代。”深知交通對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性的何衍洪,立即找到同在外地打過工的村民何衍川、何育富等人商量,表示無論如何也要修通這條路。經何衍洪一倡議,其他幾個人都表示贊成,更沒想到的是,其他村民聽說后,大家都一呼百應,紛紛表示:有錢的就出錢,無錢的就出力,也要將這條路貫通。從大年三十至大年初一,僅兩天時間,當地村民就捐資了3萬余元。
為了早日貫通這條公路,大年初四,該村村民就自發帶上鋼釬、挖鋤、運土箕、餐具和糧食,上山動手修起了路來,并從城區請來了機動機車幫忙挖掘。挖土機發出陣陣轟鳴聲、運土的農用車來回穿梭,100多位村民手拿鋤頭和鐵鍬在平整路面,廣大群眾自發修路的勞動場面,這是自土地承包以來少見的。
D、盤山公路已現雛形
長坑嶺,共有10多道山溝和10多道嶺,原有的一條羊腸小道,由于受歷年洪水的沖刷,不僅遭受到嚴重的毀壞,而且溝壑縱橫。為了改善雨水沖刷的境況,村民又捐資購買了一批涵管,在靠山坎的地方修起了排水溝,讓雨水通過涵管排出路外。
由于該山相當一部分是石灰巖,相當堅硬,連鏟車也奈何不了,一些有開山破石經驗的村民,就自告奮勇的將這個重任承包了下來。一些經濟比較困難的村民,自發的帶上餐具開工,中午在山上搞野炊,有的一干就是一個多星期。
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施工,到目前為止,一條長約5公里,寬8米的盤山公路已經成形,并且基本上可以通車。該村一組60多歲的村民何肇寶告訴記者,為了修建這條路,他是盼望了一輩子,一直沒有實現這個愿望,沒想到在孩子們手里,幫助實現了這個愿望。長坑村黨支部書記何秀朗告訴記者,這條斷頭公路一旦修通,不僅拉近了該村與城區的距離,更重要的是為全村人打通了一條直接通往山外的“通路”。
“看到村民踴躍集資投勞和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有決心修好這條路……”駐長坑村的鄉干部歐陽維忠、柯昌琦等人顯得信心十足。他們還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每天在現場技術指導,村組干部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修路現場。面對下一階段的修路資金缺口,長坑村的村民們都表示,再怎么困難也要想法把路修起來。
據了解,目前長坑村各組村民仍然在自發的集資投勞,啟動路基建設,為今后實現鋪設水泥公路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