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記者從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獲悉,中國建筑設計院近日中標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該規劃以劉賀墓園為核心展示區,將還原漢代豫章地區景觀,并融入海綿生態系統解決防洪排澇需求,游客中心也將借鑒漢代禮制建筑的格局,滿足游客文化體驗。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游客服務中心展現漢代“天圓地方”世界觀

游客服務中心借鑒漢代禮制建筑“明堂”的平面與格局
項目總投資120億 海昏大道今年開建
據悉,海昏侯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向北與永修吳城鎮相距約20公里,向南距南昌城區約45公里。建設項目大致分為交通路網基礎設施項目、生態景觀水系項目、遺址公園(含博物館、游客中心)及配套三大部分,預計總投資120億元。
“目前確定三項工程今年開工建設,其中包括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海昏大道以及劉賀墓園的展示服務中心,預計這三個項目將于2019年左右向游客開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局長彭印石昆介紹,整個項目將分多期完成,第一期遺址公園建設面積12平方公里,二期、三期將完善更多功能區,總規劃面積達50多平方公里。
“我們今年首要完善的項目主要包括兩條大道,一條是海昏大道,主要連接城市、機場與遺址公園。”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副局長劉斯武介紹,這條大道將從七里崗直通遺址公園游客中心,建成后將使南昌城區到遺址公園的路程從45公里縮短為20公里。另一條道路是從永修縣到遺址公園,連接贛江新區與永修縣,貫穿昌九大道,“這條線路緊鄰高鐵,是為接納九江和高鐵客流來遺址公園。”
規劃設計引入“五行” 游客中心有“明堂”
記者了解到,中標規劃方案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最高標準,提出“海昏元素”、“豫章特色”、“江西韻味”、“大漢氣勢”、“中華文明”五大展示理念。
劉賀墓園作為展示核心區,規劃方案將揭示漢代典型列侯墓葬制度及其“事死如生”的信仰,包括標準形制、同塋異穴、聚族而葬、祭祀方式等特征。
遺址公園環境景觀的設計以現狀植被及場地資源特征為基礎,參考文獻中對漢代豫章地區景觀的描繪,營造富有地域與歷史特色的環境景觀。同時,為解決防洪排澇需求,在水系規劃中融入了海綿生態系統。遺址公園中的建筑設計基于對漢代文化與建筑特征的研究,于遺址博物館采用了“大象無形”的設計理念,暗喻海昏侯墓的千年隱秘,在空間設計中引入漢代時興的“五行”說;游客服務中心借鑒了漢代禮制建筑“明堂”的平面與格局,不僅滿足富有漢代文化體驗特色的游客服務使用功能,也展現出漢代的天圓地方世界觀和以中為尊的營造理念。
另外,規劃方案策劃了精品酒店、高端墓園、農家民宿、生態農業等項目,與基本農田、濕地保護區等進行整合保護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