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通訊員 柯 鵬)4月2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瑞昌核物理應用研究院隆重舉行奠基儀式。瑞昌核研院是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和瑞昌市政府合作共建的瑞昌市全額撥款公益二類獨立法人事業單位,總投資3億元,用地130余畝,總建筑面積約24000平方米,其中一期約13000平方米。
瑞昌核研院一期發展聚焦核物理應用研究、高壓加速器技術研究、輻射物理應用研究三個發展方向,重點打造軍民融合四大創新平臺,其中高壓加速器中心建成重離子輻照損傷研究平臺并提供高壓型加速器的非標定制業務;中子活化測量中心為依托緊湊型中子發生器的中子活化分析測試實驗室,可以進行科研工作、又可以推行產業化工作;核孔膜開發中心及食品輻照中心基本為產業化項目,前者提供功能膜材料供應,可用作過濾膜材或鋰電池隔膜上;后者提供食品輻照保鮮加工服務。四大平臺建成后,通過一期建設實現項目市場化運作,基本達到“自給自足、自負盈虧、自我發展”條件,形成“產業化項目孵化反哺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用于成果轉化,產學研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
一期建設完成后,依托中國原子能院相關資源,不斷在瑞昌核研院孵化科研成果,推動合作伙伴與核研院建立多渠道合作關系;多渠道申請科研項目,不斷提升瑞昌核研院的學術地位;在瑞昌進行產業化布局,促進二期、三期發展,逐步將核研院打造成涉核科研和產業化軍民融合發展的一體化基地。
近年來,瑞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人才強市戰略,強力開展科技創新與人才引進工作,建立了較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搭建了各類技術創新平臺,開展了一系列產學研合作項目。2018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家,總量達到24家;截止當前,共建立6家院士工作站;先后與國內知名院所合作成立縣域發展研究院、長江經濟帶北斗產業研究院等6家研究院,尤其以瑞昌核研院意義最為重大、影響最為深遠,瑞昌已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核研院的成立和開工建設,是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一大舉措、政院聯動結出的一大碩果,也是瑞昌科技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開創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落戶地方、促進核科技軍民兩用技術成果轉化、實現軍民融合之先河,在瑞昌經濟社會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核研院致力于通過發展,聚集人才和項目,不斷形成高端技術和可轉化核科技成果,推進核物理應用技術產業、涉核軍民融合產業、涉核新能源產業、核醫療、核環保及其他核技術應用產業在瑞昌布局、發展、壯大,必將極大促進當地科技發展和技術人才培養,提升瑞昌城市品牌形象,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速實現經濟轉型,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張煥喬院士、瑞昌市長陳琪等院專家、市領導,市相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中核集團部分成員單位代表出席了奠基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