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通訊員 洪秋榮)今年以來,江西省瑞昌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局通過采取“望、聞、問、切”四診法,探尋貧困原因,查找致貧病灶、對癥開具脫貧良方,全力推動扶貧攻堅,讓脫貧加“速”,摘帽“提前”。
每天早上,周曉平走到距離家幾分鐘的華懋傘業扶貧車間“上班”,家里有事情還可以回家處理一下再來。家門口就業,讓他家庭工作兩不誤。
周曉平是一名聾啞人,是江西省瑞昌市流莊鄉長流村的一名精準扶貧低保戶。就業局對接扶貧干部根據他的自身貧困情況進行“望”而“診斷貧因”,和華懋傘業公司的駐碼頭的負責人進行了溝通,幫助周曉平在離他家300米的“扶貧車間”工作。這個車間是手工制作活,計件,自由,非常適合周曉平。讓他鼓錢袋子,又照顧了孩子。這是該局通過把脈問診開方“治”貧根的縮影。
“望”民情知民意。該局通過認真查看貧困戶的居住條件、勞動能力、健康狀況、技能特長、家庭情況等,摸清貧困原因,建立詳細檔案,為其開出就業創業脫貧“良藥”。
“聞”心聲體民情。扶貧干部每人一本民情日記。每天寫貧困人員家庭情況、就業創業情況分析。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貧困人員家中親切交談,詢問家庭情況,商量致貧原因和脫貧辦法等,徹底摸清貧困人員的“家底”,以便對“癥”下藥。
王定干是橫立山鄉紅旗村的精準低保戶口,家有腦癱和上大學的女兒,還有二歲的幼女,妻子身體也不太好,家庭經濟非常困難。就業扶貧干部為他“訂制”創業致富的良方。王定干參加就業局舉辦的創業培訓后,王選擇了種植大棚西瓜。在創業培訓師的指點下,來到賽湖農場學習栽種西瓜技術,去年在創業貸款的扶持下,種下了賽湖農場30畝地種植西瓜。“這種大棚西瓜一年只需要栽種一次,摘果四個多月。從技能到資金全靠政府全力扶持,遇到困難扶貧干部還總找來技術人員幫我解決。”王定干笑著告訴記者:“西瓜銷售也是扶貧干部幫我聯系的,我就只管栽苗摘果就好了。正常情況下,年收入10萬元左右。”
“問”緣由切要害。理出一整套問題清單。扶貧干部主動傾聽幫扶對象的脫貧辦法,列出需求清單。積極挖掘貧困戶發展潛力,圍繞種植、養殖、服務等行業,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認真梳理訪談收集到的情況,兜清底數、盤清家底、算清收入,找準致貧因素,科學區分因災、因病、因學和缺項目、缺資金、缺勞力、缺技術等不同致貧原因,理清扶貧思路,制定詳細計劃,因村施策、因戶施法,根據貧困戶的實際用好用活用足國家就業創業扶貧政策,開好治貧幫扶“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