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紅軍戰士吳允中誕辰100周年
根據錄音與文字資料整理
在艱難的抗日戰爭時期,我的父親吳允中有幸在毛主席身邊工作過一段時間。父親晚年時,常常回憶講述些故事與感受。他說:毛主席對身邊青年干部的關心教導,仿佛猶在眼前,永遠難忘......
1939年冬到1940年春,是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第一次反共高潮,這時我的工作是負責整理敵、友、頑三方動態的情報資料。毛主席很忙,但還是常抽時間和我們談談工作上的問題,尤其觀察形勢的基本原則和分析方法的問題。有一次,他說“我來考考你們”國民黨五屆六中會會作出了“軍事限共為主,政治限共為輔”的決定。這之后,頑固派對我方的局部武裝進攻,規模更大了,地域更廣了,從晉西到冀南到山東,還有轉到華北之勢;而同時,蔣方已派出代表在香港和日方代表進行談判。這些情況你們都知道。
現在有些人根據這些情況,認為公開投降和全面內戰的危機巳迫在眉睫,難于避免了。因此,我們要“準備訂些雨傘,應付變天”了。你們說,這意見對不對?
毛主席在講課
我們七嘴八舌的說自己的看法,毛主席聽了我們的意見后,幽默地說:可以得60多分,但還不夠得高分。接著他談了他的意見,精辟地分析了局勢講述了對策。
(一)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的“軍事限共為主”的決定和香港談判,確實是蔣介石制造分裂、準備投降的一個嚴重步驟,投降分裂的危險確實嚴重存在。應當充分認識其嚴重性;但同時必須看到國際、國內還有許多有利條件,使蔣介石難于下決心公開投降和進行全面反共內戰。
(二).蔣介石這個人是搞交易所出身的,他什么壞事都會干,但他不愿做賠本的生意。如果他的投降活動和局部武裝摩擦處處得逞,沒有受到有力的阻礙.他就會得寸進尺、全面內戰、公開妥協投降。反之,如果我們采取正確的方針和政策,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這樣,就可以使頑固派不敢輕而舉行大內戰,不敢輕易向日寇妥協投降。這樣就有可能爭取時局的好轉。
(三)爭取時局好轉的根本條件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和鞏固。為此,必須采取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和反對頑固勢力的策略。
毛主席系統地講了在統一戰線中團結與斗爭的關系.打和拉的策略運用。這次談話的大部分意見,不久都分別寫進了黨中央的幾個重要指示中。這次談話,給我的教育啟發很大。
毛主席和彭總在延安
毛主席不僅親自指導我們如何工作,遇有機會,他還請其他領導同志指導我們。比如,1939年冬,彭德懷到重慶、西安分別見了蔣介石、胡宗南,回來向毛主席匯報后,毛主席就請他向我們談談重慶、西安之行。他從七點鐘一直談到十二點鐘,不僅談了他和蔣、胡面談的詳細情況,還說了他的看法。彭總的這次談話,對我們具有很大的幫助。
1945年七大后,楊家嶺機關干部學習七大文件。七大通過的黨章總綱上關于中國革命特點有一句:“……中國革命的不平衡性并由此產生了革命的長期性,革命斗爭的復雜性,武裝斗爭在極長時期內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革命在主要城市勝利以前強調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之重要性,黨在一切人民群眾中進行長期忍耐工作的必要性。”我們學習小組認為這就是說,中國革命的不平衡性是產生其它幾個特點的主要特點。當時兼任楊家嶺機關黨總支書記的曾三同志和我將這個想法去請示了毛主席。毛主席說:“你們理解得對。”還鼓勵大家好好學習。
范文瀾同志(中)
當我在毛主席跟前工作時,常給主席提交分析報告,毛主席認為報告寫得還可以,但是字寫得難看,拿出很多字帖,要我抽出時間練字。當時國民黨的文件、電報和報紙上的文章消息,不少是用文言文寫的。為了工作需要,毛主席鼓勵我們擠時間閱讀古文和古詩詞,并讓范文瀾同志專門指導幫助我深入學習。后來我不在毛主席身邊工作時,他還叫人找我,要我替他抄寫《大順演義》作為練字。
1946年冬蔣介石準備發動全面內戰,毛主席繁忙之中依然對干部關心備至,對外出執行特定任務干部的安全尤其關切。12月間延安開始備戰,對中央機關逐步進行疏散。有一次,我奉命護送一批婦孺老弱同志和一批文件去瓦窯堡。凌晨二時,我正在集合隊伍,中央辦公廳值班同志來告訴我:毛主席那里來電話,要他轉告我,剛接到報告,西安已到敵人兩個傘兵團,要我在路上提高警惕,防止傘兵襲擊。毛主席對我們這樣一個細小的行動,都關心到了,實在使我們感動。
毛主席是置身于人民之中的領袖,和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階級感情。
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黨的機關的駐地和農民在一起。毛主席經常在傍晚農民收工回家的時侯,到附近農民家里去,像到朋友家里去一樣,有時帶個警衛員,有時一個警衛員也不讓跟著。到了農民家里,和農民—起坐在窯洞門前,一面幫助農民剝玉米衣,捆扎大蒜辣椒,一面談生產,談生活,聽農民的意見。農民親切地叫他“老毛”,把他當作自己的朋友。
毛主席對于基本群眾的怨言,總是耐心聽取,認真研究解決。1940年,由于國民黨頑固派停發八路軍經費,封鎖陜甘寧邊區,邊區經濟財政十分困難。邊區政府對農民多征收了幾萬擔公糧,農民不滿意。1941年夏天,邊區一個縣長被雷打死。當地一個農民說:“雷公沒眼,怎么不打死毛澤東。”這活傳上來了,有關單位負責人認為這是反革命的話,要派人去抓這個農民。毛主席堅決制止了。他說,是我們多征了農民的糧食。農民有怨言。農民的負擔要減下來,財政經濟困難要另想辦法。
不久,他就提出了自力更生,親自動手,發展生產,保證供給的方針。在全邊區和全國各抗日民主根據地,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到1941年秋天獲得大豐收,這年的農民負擔大大減輕了,邊區的財政困難減輕了。機關部隊的生活大大改善了。這時,有怨言的那個農民,挑了一擔他種的瓜果蔬菜來到楊家嶺中央機關,找毛主席賠禮道歉。毛主席很高興地接見了他。農民說:“毛主席,我罵了你,你不但不怪罪我,今年還減輕了我們農民的負擔,我要向你賠禮”。毛主席對他說明了去年農民負擔重了的原因。接見之后,毛主席留他在機關吃了飯,用機關干部自己生產的蔬菜肉類招待他,還送了—袋蔬菜和十來斤豬肉給他帶回去。這事在邊區群眾中反應很大,農民們爭相傳說,都說:“毛主席是和咱老百姓心連心”。在邊區群眾中自發地興起了歌頌毛主席共產黨的山歌、道情。
毛主席在延安也常懷念著江西的人民。有一次,他問我,主力紅軍長征之后江西人民對黨怎樣看?我告訴他,蘇區的老百姓說:“我們的皮是黃的,骨頭還是紅的”。毛主席說,“江西群眾真好。”江西解放后,省委書記陳正人、省主席邵式平到北京向毛主席匯報,說到當時(1949年)江西人口比1926年減少了將近一半,只有1370萬人。毛主席流下了眼淚,說十年內戰,八年抗戰,江西人民對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決定江西免征兵役一年。
蘇聯紅軍攻克柏林
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進攻柏林時,以600架飛機為一個批次轟炸柏林,空中每天十幾個批次(萬余架次)輪番轟炸,煙霧與塵土遮天蔽日,朱可夫指揮部隊每半公里架一個超強光探照燈直射敵陣地,二百萬大軍強攻柏林并取得進展。獲取這個情況后,我跑到毛主席那里去報告, 興奮地說:“六拔旮,六拔旮(江西話:六百架)...”,毛主席笑了,拍著我說:老表的話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