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文化娛樂
傳承精神 教育為本 ----- 紀念爺爺誕辰100周年 (紀念文之十一)
來源:神游九州 作者:吳鏑 時間:2017-01-17 

紀念紅軍戰士吳允中誕辰100周年




2017年1月5日是敬愛的爺爺百年生日,他的音容笑貌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爺爺是紅軍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他有幸在毛主席身邊工作,親歷了毛主席領導全黨全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艱難斗爭的偉大歷史過程。為他今后堅定的信念以及良好的政治軍事素養奠定了基礎。

爺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淡泊名利,他留下的遺囑是,要求死后不登報、不開追悼會、不要墓地不保留骨灰,他是令當今眾多官員無地自容的平凡而偉大的共產黨員。

現在我用緬懷爺爺優秀品德的方式紀念他老人家誕辰100周年。



勤奮學習的楷模

在我的記憶中,爺爺是個既博學又慈祥還又嚴格的老人,作為領導干部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能依賴家庭,要有真才實學要自立。爺爺常用“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來鞭策勉勵我們。

   


爺爺有著淵博的知識,我們晚輩們都稱他為“大百科全書”,家人們遇到問題往往不查資料直接問他,這些問題無論是涉及歷史地理還是政治軍事以及哲學文學與自然科學等諸多方面,他都能給予通俗易懂的解答。聽爺爺說,戰爭年代因情報工作的需要自學過俄語英語和日語。聽父輩們說爺爺在“文革”時蹲牛棚“勞改”的逆境期間,也堅持背誦詩文,他還自學針灸和中醫經絡學說,在自己身上練針,為同在牛棚“勞改”的干部們解除病痛。我也知道爺爺在武術與氣功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直到晚年爺爺還學習英語、復習俄語,他能夠閱讀一般的俄、英文小說和材料。



 爺爺經常教育我們晚輩,要勤奮學習認真工作,他在九十多歲高齡的時候也依然堅持每天讀書思考,上圖是爺爺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個月,在給奶奶書寫與講解毛主席詩詞《菩薩蠻.黃鶴樓》。

 

      爺爺的勤奮與博學為我們的家庭樹立了良好家風。


  


我奶奶現已九十高齡,至今手不離卷保持每天不少于六個小時的讀書與學習。爺爺奶奶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榜樣!

我的大伯、父親、叔叔、大姑都是在這種家風的氛圍中成長的,他們從小就養成的勤奮學習的好習慣,也練就出很強的自學能力,他們都具有良好的綜合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與工作能力。作為晚輩,我的差距還很大,爺爺樹立的家風和榜樣是激勵我努力學習的最好動力。

教育事業的楷模

爺爺曾從事過教育工作。1938年5月延安成立了馬列學院,爺爺是馬列學院的第一批學員,他畢業后留校擔任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

延安馬列學院名師薈萃,張聞天、吳亮平、艾思奇、王學文、陳云等都在學院任教,學院還經常邀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劉少奇、博古、王若飛、林伯渠、徐特立等中央領導人以及各根據地回延安的領導人作報告或講課,我真羨慕爺爺能在這么多我們敬仰的革命前輩云集的環境中工作學習。


延安馬列學院學員與朱德總司令在一起


    聽長輩說,延安馬列學院的條件非常艱苦,平時沒有教室,學員們自帶石頭、磚塊或木板露天盤坐聽課談論。學院只有一間較大的簡易房舍還算是像樣的課堂,用一張桌子當講臺,每個學員有一塊不足一平方尺的四方形木板, 放在地上可當凳子坐,放在腿上則可當桌子記筆記。晚上,學員小組只能領到一小瓶當地出產的未經細加工的煤油,點起來呼呼地冒黑煙。大家都圍坐在昏暗的“燈光”下學習。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在這種“燈光”的指引下,他們從延安走向了北京,走向了全中國!

  和老前輩相比,現在這么優越的學習條件,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爺爺從事教育工作的足跡還能追溯到延安時他在中共中央黨校、抗日軍政大學、總參訓練大隊兼任教員,全國解放以后,爺爺還參加了“江西八一革命大學”和“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建設。或許我的家庭有從事教育的基因,我父親也曾經在軍校從事過教學工作。 

    我從小就有當老師的志向,爺爺奶奶和父母都支持鼓勵我的這個志向愛好,也引導和培養我自學教學的基本功。爺爺有著深厚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理論水平和教學功底,他的談話深入淺出,結合日常實際問題既生動有趣又通俗易懂,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得益于近水樓臺,我所受到的熏陶與啟迪為今天從事的教育事業有著極大的幫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爺爺要求我們,不但要努力學習,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我在英國求學期間,始終利用課余時間到餐館、咖啡館、肉禽加工廠、藥店診所、商場、建筑工地、學校等各種行業打工,得到了非常有益的鍛煉。回國后我辭去了開始就職的上海東方衛視英語欄目組,選擇了老師這個職業。

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我根據自己親歷中西方教育的感悟,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與互補融合,獲得了教育系統全國優秀論文一等獎,2011年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經濟學和商學考官資質,當我向爺爺匯報這些成績時,他都是很高興地鼓勵我,并告誡我不要自滿繼續努力。

   我認為,紀念爺爺的最好方式,就是學習他優秀品德,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傳承精神,努力做好教育事業,為奔跑在追夢路上的當代青年做塊鋪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