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本報江西信息采集中心 余振華 攝影報道)“我最大的愿望是在我有生之年,將自己的這項國家專利無償地獻給國家,讓我的沖擊式水輪機及沖擊式水輪發電機傳給后人,造福全人類。”9月8日,家住江西省瑞昌市湓城街道辦事處李家灣社區居委會的何玉春老人是這樣反復叮囑記者。
1949年,何玉春出生在瑞昌市高豐鎮青豐村(大沖)五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只上過5年學的何玉春,因家庭負擔重而輟學。1969年冬,20歲的何玉春選擇了當兵,在河南省安陽市海軍某部服役;1975年底,何玉春退伍時,正好趕上“退伍軍人從哪里來到哪去”政策,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的他,只能回家務農。
“文革”結束后,接下來是土地包產到戶,何玉春看到家鄉人均土地太少,種田沒有希望,就來到賽湖農場四分場(現在的螺螄港)租種田地。在賽湖承包幾十畝土地耕種,勞動負荷大,由于何玉春身材比較矮小,不是干農活的料,兩年后,他又只身到黃嶺(原流莊鄉)一處石山里從事炸石頭的活計。
在石頭山干的也是體力活,對于身材矮小的何玉春來說,干久了身體同樣吃不消。頭腦活絡的他,發現這一帶的人流多,生意比較好做,就嘗試著到湖北省武穴市販點甘蔗來賣,第一天,進來10元錢的甘蔗,到了下午銷售一空,除開成本還凈掙了10元錢。嘗到做生意來錢快的甜頭后,他開始每天多進一些甘蔗,沒想到一天兩捆甘蔗同樣銷售一空。
漸漸地,他摸索出了做生意的門道,他不再單純賣點甘蔗,他還經營一些其他方面的水果。由于從事水果經營的人不多,競爭壓力小,他很快就掙了一筆錢。可是好景不長,看到他做生意掙了錢,當地好多人也跟風做水果生意,他只好回到高豐老家生活。由于在外地多年,老家的好田近地全部分包到戶,他只能由大家分割一點邊遠的瘦田瘦地給他家耕種。
在家種了一年田地后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在家種田。安頓好一家老小后,何玉春決定一個人跑到瑞昌城區拉煤球,一天能掙20多元錢。由于他愛動腦筋,手腳勤快,所有客戶都喜歡跟他做生意。兩年后,即1998年,他用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在李家灣附近購買了一套市公銷社車隊的宿舍,一直住到現在。
在城區站穩腳跟后,他一邊做生意,另外還做了多份兼職。不管干什么事,他喜歡動腦筋。有一次,他在四五九廠干活,需要建一個小水泵抽水;購買安裝一個水泵需要2000余元,廠長嫌貴沒同意。他聽說后,稱自己只需要500元就能搞好。他自制了一個小水泵,自己施工,除開成本,就純掙400元。
有一年,他從碼頭乘輪渡過江到湖北武穴進水果時,突然浮想聯翩:那么大、那么重的輪船為何能浮在水面上不沉?輪船又是通過什么東西來啟動航行的?什么事情他都想弄明白為什么?經常一個人躲在房間里搞實驗,反復求證一個答案。
還有一次,他發現附近一個水庫正在發電,而發電是靠水來沖擊水輪機。而水輪機都是單個的。“國家修建這么大的水庫來發電,要是建成水輪機組來發電,不就能進一步提高能量轉化率?!”何玉春這么一想,立即跑到附近江西油嘴油泵廠找到幾個廢棄的配件,回家組裝成兩組水輪機組,再用家里的自來水進行沖擊,發現兩組水輪機在水的沖擊下能同時轉動。他喜出望外,決定朝這個方向努力一把。
何玉春設想的沖擊式水輪機及沖擊式水輪發電機,其包括進水通道、出水通道、葉輪、機架以及軸端密封機構,進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均固定在機架上,葉輪可轉動地設置在機架上。噴嘴的設置,可以保證水的沖擊力,可以有效地作用在葉片上,葉片的結構也可以承受水更大面積的沖擊,進而提高效率。
該沖擊式水輪機制成的水輪發電機,該水輪發電機可以包含多個水輪機串聯而成的水輪機組。水輪機組可以進一步提高能量轉化率。
何玉春告訴記者,水輪機是利用水的勢能或動能重復做功的機械,而沖擊式水輪機主要是利用水在高速狀態下的沖擊力,對葉輪做功,推動轉軸高速旋轉。將該水輪機連接至發電機,從而制成水輪發電機或水輪發電機組,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改善沖擊力和葉片的結構,以便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更佳有效的密封結構,減少軸端密封。此外,提高了密封,可以有效降低水從軸端泄露,也可以間接提高效率。
在不斷的反復試驗中,何玉春認定自己所設想的原理一定符合國家專利要求,就決定將沖擊式水輪機及沖擊式水輪發電機作為一項專利進行申報。2014年7月正式申報,2014年12月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專利號:ZL2014 2 0364513.6。
獲得專利后,何玉春欣喜若狂。聽說何春玉的發明取得國家專利,許多朋友都來祝賀。
然而,高興一陣子后又回歸落寞。隨著兒女的相繼成家并離開自己獨立創業,妻子離婚后也去世多年,長期一個人生活,何玉春的日子過得很清苦,但卻十分充實。他經常一個人坐在電視機前看科普頻道,或者躲在房間里搗鼓著自己的實驗品。獲得專利后,一直沒有尋找到合作伙伴。他先后通過電話的方式與四川、上海、北京多個相關的生產廠家溝通過,由于自己的普通話不標準,加上不善于表達,溝通后也就沒有下文。
有時候,自己嘗試著用寫信的方式與一些廠家溝通,包括自己的一些想法。然而,寄出的信件也是石沉大海。
“我做實驗的是一個小小的東西,如果把我設想的沖擊式水輪機及沖擊式水輪發電機放大,很有可能用一個三峽水庫的水來發三個三峽水庫所產生的電,全國有多少水庫在發電?到哪時就真正造福人類了。”何玉春興奮地對記者說。
但興奮歸興奮,有了專利卻派不上用場,何玉春心里非常焦急。“我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孩子們也沒有讀什么書。我總不能將專利帶進墳墓里去呀?!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我有生之年,將這項國家專利無償地獻給國家,造福全人類。”何玉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