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本報江西信息采集中心 余振華 通訊員 朱淳瑛 攝影報道)“80后”小伙子曹曉鋒,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鄉探索起了種養之路,利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100畝吳茱萸、50畝油茶的種植,而且與他人合作,連帶養牛、養羊,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將種植業和養殖業都搞得風生水起,成為當地出了名的“牛司令”和“羊司令”。
黃金周前夕,記者在瑞昌市洪一鄉雙港村的瑞昌市雙垅種養專業合作社、瑞昌市興茂種養專業合作社看到,這里的近200頭肉牛、近300只肉山羊都是膘肥體壯,100多畝吳茱萸今年進行第一批次采收,50畝油茶也開始部分掛果。
1987年,曹曉鋒出生在洪一鄉雙港村大塊地自然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在村民的眼中,曹曉鋒從小就是個吃苦耐勞、求知欲非常強的孩子。因為父母親都是農民,受父母的影響,曹曉鋒特別熱愛農業。2005年,高中一畢業的曹曉鋒,就到廣東東莞打工,并且在長安鎮開了一家服裝、鞋帽超市,生意非常好。2010年,聽說北京裝璜市場看好,他又獨自到北京創業,并且很快就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外創業期間,曹曉鋒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鄉——瑞昌市洪一鄉創業。2016年,正值鄉村換屆,年輕的曹曉鋒被村民推舉到雙港村委會工作,擔任村干部。在擔任村干部期間,曹曉鋒發現,隨著當地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務工和創業,加上該市封山育林政策,家鄉的種養條件非常好。于是,一直想在家鄉創業的曹曉鋒,在村里工作的同時,自報了江西農業大學,利用自學所學到的知識,決定在家鄉干出一番新天地。
2017年,在父母親和妻子的支持下,曹曉鋒先是注冊了瑞昌市雙垅種養專業合作社,并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流轉了村里貧苦戶200多畝山地,種植了100多畝吳茱萸和50畝油茶。雙港村和山山腳下,是大片的山場,也是天然的牧場。
如果在管理100多畝吳茱萸和50畝油茶的同時,適度地開發養殖業,也是一條致富的途徑。于是,曹曉鋒又從外地購買了一批山羊種羊,從事養殖業。在養殖山羊的過程中,曹曉鋒發現,原先的一些山地,由于拋荒多年,到處長滿了芭茅草,羊不吃芭茅草,而牛又特別喜歡吃芭茅草。曹曉鋒又與當地的致富能人柯希煌商量,準備合作養牛。沒想到,曹曉鋒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柯希煌的大力支持。當年,他們又合作成立了瑞昌市興茂種養專業合作社,專門從事肉牛養殖。
合作社剛成立,曹曉鋒就從外地購買了30頭西門塔爾種牛。第一年,他損失了幾頭牛犢,但暫時的挫折并沒有讓曹曉鋒氣餒。后來,他漸漸算準了母牛臨盆的時間,每次提前準備,第二年,再沒有一頭牛犢發生意外。
曹曉鋒經常外出考察,學習現代科學養牛、養羊技術、品種及飼料的配比情況。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他還創新了養牛、養羊方式,種植青貯玉米秸稈,通過牛拉糞、糞還田、田種草、草喂牛的綠色循環經濟模式,大大減少了環境放牧承載能力,同時也減少了糞便對環境的污染。
山好、地好、水好,草料豐足,牛、羊長勢也非常好。從成立合作社至今,曹曉鋒已修建兩個牛棚和一個儲草池,耗資200萬元左右,能容納300頭肉牛。經過三年時間的經營,曹曉鋒的山羊已經達到近300只,西門塔爾牛也接近200頭。
“今年,豬肉市場供貨緊湊,牛肉、羊肉市場也看好、看漲。年底,我就有一批肉牛、肉羊準備出欄。今年對我來說,肯定是個豐收年。根據目前的行情,除開其他成本,預計今年的純收入可達50萬元左右。就是給我當幫工的幾戶貧困戶,今年底也有望脫貧、致富。”當了兩年村官的曹曉鋒笑著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