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養生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和熱愛,因而由此產生的監管問題日益復雜多樣,市場亂象橫生。南昌的王女士春節前遭遇被艾灸意外燒傷,維權之路頗為艱難。2月20日,中國江西網記者調查了解到,艾灸目前并未列入商家經營范圍分類中,目前,衛生和工商兩部門均表示無權監管。律師建議,完善監管盲區,將艾灸療法納入監管范圍很有必要。
投訴:艾灸燒傷腹部索賠無果
“你看,我身上被燒傷成這樣了,還怎么復原!”在紅谷灘翠苑路“祖慈肩頸”加盟店內,王女士指著腹部的幾道疤痕憤憤不平。王女士對中國江西網記者介紹,因常感到背部疼痛,她于2016年11月30日,在“祖慈肩頸”花費5800元辦理了一張推拿卡。
“在做推拿時,工作人員告訴我,我的身體狀況不佳,屬于體質虛弱,需要通過對背部和腹部同時進行中醫艾灸,才能緩解背部的疼痛。她向我推薦店里的中醫艾灸養生項目,起初并沒有說動我,但她總是不厭其煩地建議我試試,于是在經過一星期的軟磨硬泡后,我又花4200元辦理了一張艾灸卡。”王女士說。
“沒想到的是,去年12月14日,發生了意外。工作人員在給我做艾灸理療時,火罐里掉出了火焰,燒傷我的腹部和胳膊。”王女士對中國江西網記者說。事發當時,工作人員給她的傷處敷上冷水減輕痛感,但卻無濟于事。隨后,該店負責人和“祖慈肩頸”南昌區域負責人承諾“會負責到底”。王女士稱,經過幾天的敷藥治療,燒傷處雖然有所好轉,但卻留下了一塊面積不小的燒傷印記。“我對商家訴說了會留下疤痕的擔憂,對方給我買了一支中草藥膏,并稱可以祛除疤痕,但藥膏用完也不見任何效果。”于是,王女士來到醫院就診,燒傷科醫生告訴她,燒傷處已進入結疤階段,僅靠敷藥幾乎無可能修復,只有通過整形手術才能基本實現修復。

“這對我來說打擊太大了。我要求店方退費并賠償損失,但遭到拒絕。”王女士說。
祖慈肩頸:傷疤無大礙賠償不可能
對此,“祖慈肩頸”南昌區域胡姓負責人接受中國江西網記者采訪時稱:“肩頸和艾灸是收費項目,只能退還卡里的余額。疤痕沒有對她造成很大妨礙,賠償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可以陪她到醫院治療。”另外,該店負責人范賽海稱,該店工作人員上崗前都經過了專業培訓,對推拿、艾灸等技術很熟練,給王女士做艾灸理療的工作人員曾在醫院工作過,但發生燒傷意外事件后,該工作人員已被他們開除。
艾灸未列入經營范圍類別無權監管中國江西網記者注意到,“祖慈肩頸”工商營業執照顯示經營范圍為“推拿服務”,那么,艾灸是否屬于該經營范圍?
對此,紅谷灘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沙井分局張主任解釋說,經營范圍是根據國民經濟類別來進行劃分,而艾灸屬于近些年開始推廣流行的經營項目,并沒有納入國民經濟類別,所以目前核準的經營范圍中,并沒有艾灸這一經營項目。張主任表示,由于艾灸沒有納入到經營范圍分類中,所以他們無權管轄此事,至于是否涉嫌超范圍經營,因不是醫學專業人士,他們無法分辨艾灸是否屬于推拿項目,所以無法判斷。
2月20日,中國江西網記者上網查詢到,艾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制成的艾燭、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這類可能存在風險的療法,是否需要辦理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是否需要資質?對此,南昌市紅谷灘衛生管理辦公室陳科長表示,類似艾灸這類保健性質的療法,判斷其是否需要辦理衛生許可證,應看商家是如何宣傳的,如果商家宣稱對疾病有恢復或治療功效,則屬于醫療美容的范疇,需要辦理衛生許可證,反之,如若商家沒有宣稱有治療功效,則無需辦證。
對于王女士艾灸遭燒傷一事,衛生和工商兩部門均稱無權管轄,建議王女士通過起訴等其他方式維權。
2月20日下午16時許,中國江西網記者從王女士處獲悉,為了給自己討個說法,她正打算聘請律師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律師建議:艾灸有風險應納入監管
20日,江西聯創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新民,艾灸是中醫古老的一個療法,近幾年來開始流行興起,一些美容養生機構會推出這種療法,由于艾灸療法對顧客來說存在造成傷害的風險,而目前該項較為流行的經營項目還屬于監管盲區,要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必須完善監管盲區,將艾灸療法納入監管范圍很有必要。(記者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