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通訊員 柯金冬 桂良強 攝影報道)“如果沒有市老科協專家的悉心指導,我們這片油茶林就不可能達到這么好的盛果期。我們大德山林場能夠在大山上建起一座‘綠色銀行’,市老科協的專家功不可沒!”金秋時節,記者陪同瑞昌市老科協的專家一行,來到該市大德山林場高源村采訪,看到漫山遍野掛滿油茶果的油茶,該林場老科協分會會長柯愈珊激動地告訴記者。
山茶油,屬于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是我國特有的高級木本食用油,全球90%以上茶油產自中國,被譽為——中華國油。茶油營養價值非常高,同時又被譽為“長壽油”、“益壽油”、“油中軟黃金”,古時被譽為“山珍貢品”。油茶在江西分布最廣,名列全國第一,也是江西省重點打造的農業產業品牌之一。
茶油也是瑞昌市的傳統品牌產品,種植油茶林,增加油茶產量,也成為了瑞昌市老科協關注的重點項目。為了助力瑞昌市油茶產業的發展,瑞昌市老科協發揮了強大的助力作用,他們通過老科協這個老有所為的好平臺,“老字號”的一代人更好地為新時代奉獻余熱。
位于該市中部的大德山林場,以山地為主,發展油茶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近年來,大德山林場依托地形、土壤和氣候的優勢,立足自身的產業發展定位,大力發展油茶產業。通過全力壯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促進了農民增收,做大做強了村級集體經濟,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夯實鄉村振興基礎。高源村高山油茶是該林場最大的油茶產業示范區。
高源村油茶產業示范區一成立,瑞昌市老科協的專家們就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積極跟進,及時采用新技術種植管理油茶林,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現在種植油茶好處很多,國家有很多的種植補助,種植的成本少、收入大、收入快,可以帶動我們村民脫貧致富,還可以保護我們的山林水土。”在高源村5000多畝的油茶基地里,柯愈珊告訴記者,“種植油茶成本低、易護理、收入高,而且能對生態環境起到非常大的保護和平衡作用。”
在該林場楊坑分場柯劉山場,記者看到,一片老油茶林得到了有效管理,每株油茶樹上掛滿了金燦燦的油茶果。“這片油茶有100多畝,是一片老油茶林,由于受傳統的管理模式的制約,這片老油茶林曾經被成片的芭茅草所覆蓋,幾乎不掛果。隨著油茶產業示范區的成立,在市老科協的技術指導下,這片老油茶林通過新技術管理,又煥發了青春。目前由當地村民柯柏進在管理,每年的產量不菲!”已經退休多年的楊坑分場黨支部書記柯昌虎笑著告訴記者。
“不只是柯劉山場,在該林場蘆塘村山場,也有100多畝老油茶林被拋荒多年,屬粗放型管理,技術落后效益差,不成規模,很少產果,同樣是在市老科協的技術指導下,目前也成為一處油茶的高產林。新技術管理,就是不一樣!目前,這處山場由蘆塘組長徐海峰在管理!”說起瑞昌市老科協對大德山林場高山油茶的服務,柯昌虎更是滔滔不絕。
“這個季節,既是油茶采收的季節,也是油茶開花的季節。你看,這株油茶的花開得太密,要適當進行搖花,因為油茶存在‘千花一果’的情況,就會嚴重制約油茶產量提升。如何破解油茶‘千花一果’難題,使油茶穩產、增產達到顯著效果,是做大做強油茶產業的關鍵所在。”在一處掛滿了油茶果的油茶林里,瑞昌市老科協專家柯大才手把手地指導該油茶基地的工作人員。
“油茶開花不結果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受孕率不高,油茶是蟲媒花,異花才能授粉,10月中旬開始開花,11月為盛花期,12月下旬開花基本結束,少數延至翌年2月開放……”望著山連山、嶺連嶺且長勢喜人的油茶林,柯大才又興致勃勃地現場給該油茶示范區的工作人員講授起“課”來。
“特別是市老科協主席徐新安,從市委常委的位置上退下來以后,發揮余熱,為大德山林場油茶基地的科學管理,真是操碎了心,多次親自來基地指導。還組織了20多人的老科協會員和種植大戶培訓班,對產業基地進行產前服務抓培訓,在整地和栽培前,對坡地選擇、整理、打穴,栽培等要點進行講解;產中的水、肥、病蟲害防治和管理,也是市老科協的技術專家現場指導;產后服務,又是市老科協的技術專家提供信息,幫助聯系客戶,保證了銷售渠道的通暢。”柯愈珊笑著對記者說。
面對漫山遍野長勢良的油茶林,柯昌虎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油茶種植起來比較簡單,按照去年收購價,生果收購每斤1.5元到2元,種植規模一般都是80株/畝,平均每株油茶產果20斤,每畝每年的經濟效益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這個樣子。在種植的護理過程中,人工把樹周圍的草除干凈就行,一年施一次肥就可以了。
在大德山林場二房劉,一處占地5畝的現代化廠房正在興建。“這處在建廠房由福建籍香港客商洪嘉申先生投資興建,計劃投資8000萬元,規劃將建設一棟約5000平米廠房,建產品展示廳及綜合樓一棟,約2000平米。項目建成后,主要是進行油茶煉制、茶葉制作及化妝品原料加工,投產后,每天產油量達5噸,可制作茶葉1000斤,提煉化妝品原料1噸,產品主要銷往全國一、二線城市。”大德山林場黨委副書記、場長劉建軍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我們在市老科協專家的指導下,林場改造了老舊茶林達1200余畝。截止目前,油茶種植面積共計6400畝。為進一步做大油茶規模,夯實產業基礎,下半年將增種2000畝。到明年,實現油茶種植面積達萬畝不存在問題!”大德山林場黨委書記王能瑾對油茶產業發展充滿了信心。
“余熱未盡獻,老驥不偷閑。古梅無他求,點紅暖人間。”看到油茶產業在大德山林場得到蓬勃發展,當地一名詩友用詩來贊頌瑞昌市老科協發揮余熱助力該林場油茶產業發展的那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