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本報記者 朱淳兵 攝影報道)在南昌縣金沙大道友誼渠大橋路段,雄偉的牌樓如彩虹飛架道路兩側,上面醒目的大字自信地宣告:這里有一座正在崛起的現代化國際陸港新城——南昌向塘國際陸港新城。從金沙大道拐上105國道,南昌向塘鐵路口岸二期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向塘國際陸港新城智慧物流的序幕也隨之徐徐拉開……
走進京東亞洲一號南昌向塘物流園,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智能“地狼”倉全面啟用前的測試工作,只見幾臺圓形機器人拉著高高的貨架來回穿梭,迅速而有序。據介紹,這些“地狼”機器人具備貨物運送、上架、盤點等功能,最重能搬運1噸的貨物,且在承重情況下速度可達每秒2米。“地狼”全面啟用后,分揀效率將提高5倍左右,可有效減輕操作人員的作業強度、節約人工成本。
“京東AGV智能‘地狼’倉的建成,真正實現了‘人找貨’向‘貨找人’的大轉變,生產效率提高70%,人工成本節約60%以上。”南昌縣向塘鎮(開發區)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說。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南昌縣向塘鎮是建在軌道邊的鐵路重鎮,京九鐵路和浙贛復線在此縱橫交織,人流、物流、信息流也隨著鐵路“大動脈”有力跳動而源源不斷地匯入。同時,向塘鎮境內擁有向西貨運編組站,江西南部地區有70%的貨物或經過向塘進入南昌、或通過向塘發往全國各地。由此,向塘已成為江西乃至中部地區重要的物流節點和貨物集散地。
近年來,南昌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并搶抓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發展機遇,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南昌向塘國際陸港新城,欲將其打造成國家陸路開放實驗示范區、江西“三同”實驗發展創新區和大南昌都市圈鐵路物流集聚區,著力在這座昌南重鎮構建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作為向塘國際陸港新城的核心項目,南昌向塘鐵路口岸的建成,將有利于南昌打造“南北呼應”的國際性口岸開放門戶,建設成為內陸高水平雙向開放的高地。2017年11月22日,鐵路口岸一期項目正式通過驗收并投入運營,主要承擔南昌向塘國際陸港外貿班列發運業務;鐵路口岸二期項目將建成集海關、儲運、裝卸、配送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場站,北側毗鄰滬昆高鐵,總占地面積440畝,總投資4億元,規劃建設2條鐵路運輸線。目前,二期項目已完成口岸大樓、口岸服務中心、智能卡口、檢疫處理區等土建部分建設,鐵路專用線、海關監管場所信息化設備設施均已進場施工。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大氣開放的規劃理念,集群集聚的物流產業,產教融合的人才基地,鐵路口岸、鐵路物流基地、綜合保稅區、健康休閑樂活水岸、高品質人才居住生活圈……
一幅現代化國際陸港新城的宏偉畫卷正在昌南大地上緩緩鋪開。
據介紹,今年南昌向塘鐵路口岸將全面建成集報關、報檢、裝卸、通關于一體的綜合性口岸。目前,該口岸已簽約項目31個,其中京東亞洲一號南昌向塘物流園已建成京東AGV智能“地狼”倉。下一步,還將在物流園區全面建設高速智能化分揀系統,布局自動分揀機、自動堆垛系統等現代化智能化設備,把這里樹立為全省乃至全國智慧物流的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