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醫之旅
2020年的此時此刻
我們奮戰在抗疫一線
2021年的此時此刻
雖然不再“全副武裝”打“硬戰”
但我們仍然堅守崗位
為百姓的健康護航
……
READ ON
徐煥新
德馨而濟世 術精以愛人
科室風采
2020年的庚子鼠年,因為抗擊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注定被銘刻在歷史的記憶中。正當全國上下人人自危,充滿對未知的恐懼時,全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定點救治機構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有一支勇擔當、講奉獻的團隊——急性傳染病科,晝夜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他們中有抗“疫”老將、學科帶頭人,也有滿腔熱血的青年骨干;有家有稚子的年輕寶媽虎爸,也有即將談婚論嫁的英俊兒郎,為生命守護的心緊緊連在一起。他們臨危不懼,冒著生死決擇的考驗,全力挽救著患者的生命,留下了一個個堅強而偉大的身影和一幅幅感人而溫暖的畫面。
1、徐煥新:責任在肩必不能忘
臨危受命的徐煥新,帶領第一救治小組19名醫護人員進駐隔離病房,開展確診病例的醫療救治工作。第一時間制定出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案和處置預案,層層明確和落實各環節處理步驟、處理方法和具體責任,加強醫護人員各種防護、治療等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和專項演練,將患者規范收治、運轉、醫技檢查、取藥等流程一一予以規范,為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打下了扎實基礎。在國家新冠肺炎指南的基礎上,分析研判每位患者的情況,一人一策,實時調整救治方案,用精湛的技術和堅韌的意志,成功將多名危重癥患者從死亡線拉回,轉危為安,為抗擊新冠肺炎提供了九江經驗,以專業實力展現三院作為。
2、李艷芳:心有暖陽不曾彷徨
作為科室護理團隊的“領頭雁”,護士長李艷芳深知自己肩上的重要責任。她帶領護理人員每天早上7點30分從休息區進入隔離病房開始一天的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在二級防護裝備下,為了節省醫療防護用具,呼吸不暢是常態,甚至有時不能進食、無法如廁,常常從隔離病房出來全身濕透,在最冷的天氣留下最熱的汗水。
3、王萌:愿做暗夜一抹微光
住院醫師王萌的愛人,也是醫院肺科的一名護士,大年初二就返回了工作崗位。他們把兩個孩子托付給農村的父母。當孩子想爸爸想的急切時,爺爺就帶著孫子、孫女,驅車幾十里來到醫院,“相隔幾十米的招手問候”,就是王醫生和兩個孩子最珍貴的情感交流。
急性傳染病科醫護人員作為第一梯隊1月22日進駐隔離病區,1月30日出來,加上14天的醫學觀察期,本可以與家人團聚幾天,但由于九江市專門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馬祖山分院投入使用,緊缺醫護人員,急傳科團隊不得不在2月13日醫學觀察期結束的當天,再次進入隔離病區。
“不得不”,因為人員短缺,“不得不”,更因為徐主任的不可或缺。作為九江市傳染病防控的把關型人才,他的經驗對全市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常重要。至少還要21天才能回家,徐主任為怎樣電話告知家人糾結不定。
“媽媽的枕頭,都聞不到媽媽的味道了”,當李艷芳護士長電話告知女兒“媽媽又要進隔離病區,還要過21天才能親吉祥寶貝”時,女兒躲在被窩里哽咽了。
小孩子對自己生日的期待值是非常高的,王醫生兒子的生日是1月29日,乖乖仔在生日前一個月就開始念叨,家人約定來一場慶祝Party。但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打亂了家庭計劃,相聚不可能,禮物不可能。“抱歉,爸爸兩次讓你失望了”,成了王醫生無奈的交待。
這些奔忙在一線的最美“逆行者”,身為父母、兒女、妻子或丈夫,并不是他們能舍下對家人的牽掛,而是生命為重的醫者仁心、天使呼喚的舍我其誰投身忘我的無畏勇氣,讓他們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舍小家、顧大家,讓他們毅然選擇了擔當和負重,選擇了沖鋒和逆行。
急性傳染病科是九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一線重點科室。現有醫護人員23名,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5人。擅長麻疹、水痘、腦炎、猩紅熱、破傷風、腮腺炎、感染性腹瀉、流行性出血熱、艾滋病等常見傳染病的診治。在近些年的“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中,科室全體醫護人員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出色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市衛健委交給的艱巨任務。
科室先后榮獲“九江市文明號”、“九江市衛生系統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先進集體”等稱號,科主任徐煥新獲得“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記大功獎勵”、護士長李艷芳榮獲“九江市五一巾幗標兵”、住院醫師毛龍火榮獲“江西省百名最美抗疫醫師”稱號。
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