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萍鄉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今年全市民生工作“八個全覆蓋”,涵蓋了教育、醫療衛生、交通出行、飲水安全、社會保障、環境整治等多個方面。3月1日上午,萍鄉市交通運輸局在市行政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就其中涉及的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和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兩個方面,通報了相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萍鄉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曾念輝介紹了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的重要意義、實現自然村通水泥路全覆蓋的總體安排和保障措施,同時介紹了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這項惠民政策的有關情況和便利老年人的創新舉措。
隨后,與會記者紛紛就落實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全覆蓋和自然村通水泥路全覆蓋等問題進行提問,特別是對如何辦理免費乘車卡、自然村公路建設標準、資金籌措、建設規模等問題進行了現場提問,萍鄉市交通運輸局、萍鄉市公交總公司、萍鄉市公路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一一作了詳細解答。
今年將建932.7公里村通水泥路 涉及1017個自然村點
萍鄉市將在今年實現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全覆蓋,目前,萍鄉市交通運輸局已對該項民生工程進行了全面布署。
據了解,2013年,全省啟動了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萍鄉市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統一布署,在2013年編制完成了《萍鄉市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規劃(2013—2020年)》,規劃中,25戶以上人口未通暢自然村4002個,通自然村公路里程2942.8公里。自2013年以來,已分年度逐步建設完成了2010.1公里,通暢2985個自然村點,其中蓮花縣為中央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已按省要求于2016年提前實現了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全覆蓋。
萍鄉市今年共需完成通自然村公路建設里程932.7公里,通暢自然村點1017個。從歷年來看上半年雨水比較多,難以保障水泥路面的施工質量,而通常每年的下半年,尤其是秋高氣爽的9月到11月均為修路的黃金季節,因此,萍鄉市自然村通水泥路全覆蓋民生工程預計將在年底完工。
為加強對通自然村公路建設的組織領導,成立了萍鄉市農村公路25戶以上通自然村公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為副組長,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發展銀行、安源區政府、湘東區政府、蘆溪縣政府、上栗縣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為此,萍鄉市交通運輸局還專門成立了督導領導小組,實施每月一督導,每季度一通報,年底實施目標管理考評,未按時完成任務的縣區將實行一票否決。
目前全市共辦理老人公交卡1.46萬余張
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是市民十分關注的一個話題,萍鄉市千方百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自今年起,對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實施全覆蓋,讓廣大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
據介紹,目前,萍鄉市符合條件的老人共計23.8萬人,其中中心城區約有11.4萬人。根據萍鄉市公交總公司的辦卡能力,每天只能辦理老年卡300至400張左右,為避免老人集中排隊,出現扎堆現象,市公交總公司在躍進路公交靈通卡客服中心、金山角公交IC卡客服中心兩個辦卡地,按照分年齡段辦理的原則,為符合條件的市民辦理公交卡。
據統計,自1月5日開始,截至2月27日,全市共辦理老人公交卡1.46萬余張,辦理新卡張數從之前日均數10張升至500張左右,萍鄉市公交總公司計劃用3個月的時間,完成中心城區符合條件老年人的辦卡任務。
城市公交免費乘車卡需本人到場辦理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年齡65周歲以上,有本市戶籍的常住人口和持本市居住證的非本市戶籍人口,均可以辦理城市公交免費乘車卡。
辦理途徑有兩種:一是本市戶籍的人口,由本人憑身份證到市公交總公司“公交靈通卡客服中心”辦理免費乘車卡;非本市戶籍的,由本人持萍鄉市居住證和身份證到市公交總公司“公交靈通卡客服中心”辦理免費乘車卡。二是如果本人不愿直接去市公交卡辦理中心的,可由本人憑身份證到所在縣區交通運輸局遞交身份證復印件一份和帶身份證號的近期1寸彩照一張申請辦理免費乘車卡,非本市戶籍的,可由本人持萍鄉市居住證和身份證到所在縣區交通運輸局遞交萍鄉市居住證、身份證復印件各一份和帶身份證號的近期1寸彩照一張,由所在縣區交通運輸局到市公交總公司“公交靈通卡客服中心”代辦免費乘車卡。
辦理了公交免費乘車卡的老年人可以免費乘坐市內所有城市公交車。各縣區的老年朋友持已經辦理好的市內公交免費乘車卡同樣可以免費乘坐縣區內城市公交車。
據了解,需注意的是辦理老年乘車卡需本人帶身份證到現場辦理,不得代辦,辦卡時不收取任何工本費。為保證老年人乘車安全,需要個人每年繳納12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按照省政府的規定,7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12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由政府出資繳納,65-69周歲的老年人暫時沒有政府出資繳納的政策,所以,該年齡段的老年人在辦理時需要個人出資繳納12元/年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
(記者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