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雙港橋的前世今生
來源:市場信息報 作者:朱淳兵 時間:2021-10-19 

目前,在世界橋梁建筑史上,無論是建橋的數量、速度、技術還是設計,中國堪稱世界第一。今天,我們帶著大家來看的不是什么現代化的橋梁,而是一座有著450余年歷史的單孔石拱橋。而這種單孔石拱橋,在我國南方的古代農村也非常盛行。

這座單孔石拱橋,就是位于江西瑞昌市洪一鄉雙港村雙港河上的雙港橋,建于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座有著450余年歷史的石拱橋,竟然是一名叫真能無為的和尚斷臂化緣一年多所建。為了紀念真能無為和尚的功德,幾年前,當地民眾特地在橋頭西邊勒銘鐫像,以永感之。

說起雙港橋,還得從雙港河說起。該河流之所以取名雙港河,實際是南河與北河交匯的地方,所以取名雙港河。雙港河之一的南河,也叫南港河,河流的水系一支由花園的紅花村流向洪一鄉朱灣村;另一支水系則由花園鄉南下村荷葉坪流向洪一的長坑村,再到朱灣匯合后流向雙港;另一支河流則叫北河,又叫北港河,主要由湖北省陽新縣楓林鎮月朗村的山頭上流經洪一的北港村,再由北港流向下游與南港河流匯合形成雙港。

而雙港橋并不是在南、北兩河的交匯處,而是在交匯處上游約500米的地方,屬于南港的下游。自古以來,以雙港河為界,把整個洪一鄉分為東、西兩個部分。由于二河繞村,阻絕東西,當地百姓苦不堪言。為了方便東、西兩地百姓的生產生活,當地民眾就在河上架起了一座獨木橋,方便交通。

然而,洪一是山區,每年夏秋季節,山洪頻發。只要下起了暴雨,獨木橋就容易被洪水沖走,而且屢建屢毀,根本無法滿足東、西兩地百姓的交通需要。雙港河獨木橋的屢建屢毀,不僅急壞了當地百姓,也被此時出家在北港大鐘寺的真能無為和尚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真能無為和尚是湖廣籍人,為人善良,僧法威嚴,能文能武,深受百姓的愛戴。

看到屢建屢毀的獨木橋,真能無為和尚懷慈悲之心,發濟民之愿,自斷左臂以感世人,決定建一座石拱橋,方便兩地百姓出行。于是,真能無為和尚北涉大江,南越南嶺,晝夜不舍,廣化善緣。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化緣籌措到了建橋經費,又請來匠人用了兩年時間終于把橋建成。

這座石拱橋為單孔拱橋,橋長20米,寬6.3米,高11米,橫跨15米,橋面厚0.6米,總面積126平方米,由大致相同規格的麻石以三道拱圈并列砌置而成,用糯米和石灰組成石灰泥鉤縫。“在這座橋的西北端,本來有建橋的《碑記》,可惜后來遺失了。”當地一位姓曹的村民告訴筆者。

“雙港橋,是我們瑞昌市目前所有橋梁中保存最好,跨度最大,弧度最高的一座石拱橋,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物價值。”雙港村的一名村干部介紹。

1985年12月,雙港橋被當地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橋450多年來,由于雙港橋是雙港河上游百姓往來的必經之路,加上通往湖北的兩條斷頭路已經貫通,每天經過雙港橋的車流和人流非常多,甚至還有許多載重達數十噸的大型貨車也從此橋經過,但雙港橋卻傲然屹立、巍然不動。

雙港橋建成之初,兩邊并沒有設置欄桿,橋面上鋪設的都是麻石板。石板橋面經過幾十代人的踩踏,石板的表面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碰到雪雨天氣,總會有孩子在橋面上摔倒,但始終沒有人從橋面上掉進河里。

解放后,有關部門考慮到雙港橋的安全問題,先是在橋面上鋪設了水泥路面,然后又在兩邊修建了水泥護欄,既保護了古橋,同時也保護了行人和車輛的安全。

由于洪一地處山區,每年夏秋季節,這里都要發生好多次山洪,盡管沿河有許多其他橋梁時有損毀,但雙港橋一直安然無恙。據有關地方志介紹,雙港橋曾經在清朝咸豐六年(1856)被洪水沖毀過一次,后由邑監生曹茂勛等人倡捐修葺外,盡管經歷了無數次山洪的沖擊,但雙港橋始終完好如初。經歷了450多年的風雨洗禮和烽火戰亂的雙港橋,始終屹立不倒,充分揭示了我國古時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

如今,雙港橋的兩側和底部,已經被厚厚的一層藤蔓所包裹,即使是走近這座古老的石拱橋,已很難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只有撥開藤蔓的包裹,依然能看見一塊塊古老的麻石,上面有刀劈斧鑿的痕跡。如今被青藤包裹著的石拱橋,倒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的最愛,拍照主體很容易入鏡。

每天朝霞升起或夕陽西下之時,雙港橋就更是顯得嫵媚動人,碰到天際的流云或朝霞、晚霞映襯到平靜的河水里,和雙港橋的倒影疊加在一起,簡直就是仙境,畫面看起來有些飄飄欲仙,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市場信息報記者 朱淳兵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