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旅游資訊
江西德安:讓群眾盡享文化芬芳
來源:市場信息報 作者:余振華 時間:2021-11-16 

      近年來,江西省德安縣緊緊圍繞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標準,結合當地實際,突出一館一品,補短板、強特色、優服務,高標準打造城市文化地標,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這里的培訓真“無價”
       每當夜幕降臨,江西省德安縣義峰山公園一處精巧別致的小庭院,燈火輝煌,門庭若市,處處散溢著淡淡的墨香,這里就是德安縣美術館的書法公益培訓夜校。擔任日常培訓工作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九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德安縣美術館館長馮德良。參加培訓的會員來自全縣各行各業,有機關干部、教師、自由職業者,甚至拾荒者。每年寒暑假,美術館還會舉辦中小學教師書法公益培訓班,系統講解中國書法發展史、毛筆書法基礎知識、毛筆書法技法入門訓練等內容,并作現場示范。馮德良表示,教師群體影響著學生書寫水平的提高,我們開展教師書法培訓特別有意義,現在考試也有跟書法相關的一些題目,對學生來說有積極的影響。
      德安縣美術館自2007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書畫藝術的傳承推廣,并把公益培訓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每周兩次的書法公益培訓班提高了全縣書畫藝術的整體水平,同時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據統計,德安縣書協會員從最初5個省協會員,發展到現在的50多個,并有3人成為中國書協會員。

      20間功能房全部發揮作用
      2016年,德安縣文化館搬入新館,為了讓新增的20多間功能房都能發揮作用,館里長年舉辦百姓課堂暑期公益(免費)培訓班,分為聲樂班、舞蹈班、語言主持表演班、古箏班、古琴班、尤克里里非洲鼓班、美術素描班、硬筆書法班等。文化館優先安排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以及殘疾人兒童等群體參加藝術培訓班學習,給學員們提供學習及展示的平臺,提升了孩子和家長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獲得感。
    除了文藝培訓,德安縣文化館還加大了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展示,建有“國家級非遺潘公戲(儺戲)”“省級非遺西河彈腔”等主題展館,讓市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學習、傳承非遺,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人人共享的“大眾教室”
      距德安縣文化館不遠的是德安縣圖書館。館里除了開展正常的圖片借閱業務,每個月還會舉辦一次全民公益性講座——“東佳講壇”。“東佳講壇”通過多方渠道邀請國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到現場授課。講壇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渠道,搭建專家學者與大眾廣泛交流的平臺,旨在把“東佳講壇”辦成人人共享的“大眾教室”,以知識增強人們的力量,以智慧展現城市的魅力。
      德安縣地處贛北,當地群眾十分喜歡黃梅戲。今年10月底,“東佳講壇”特邀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吳瓊舉辦《帶你走進黃梅戲的藝術世界》專題講座。講座座無虛席,大家爭相一睹黃梅戲名家的風采。

具備國寶“回家”的實力

去年12月,經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德安博物館成功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德安博物館建館以來,通過考古發掘、采集,社會征集捐贈等方法收藏各類文物及重要標本共計5040件(套),文物的種類有石器、陶器、壁畫、墓碑以及絲綢、棉麻服飾等。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1件(套),二級文物39件(套),三級文物305件(套)。這些珍貴的文物上起新石器時期,下至民國,涵蓋各個歷史時期,其中南宋絲綢文物品種之全,數量之多,檔次之高,被譽為中國江南的“絲綢寶庫”。
      1988年9月,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了“南宋絹地彩繪星宿圖”,屬于國寶級文物。由于當時德安沒有保存條件,只得委托上海博物館代為保管。2008年,德安縣投資6000萬元加大博物館新館建設,2021年又投入近400萬元對博物館進行了提升改造。8月3日,“南宋絹地彩繪星宿圖”從上海順利運抵德安縣博物館,這一珍貴文物終于回到了發現地。老百姓說,時隔20年,國寶回家,這就是德安文化實力的體現。
      德安縣文旅局局長張莘表示,我們還將持續加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社會化、數字化和制度化建設,找準著力點和突破點,不斷豐富城鄉群眾文化活動,為全縣人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余振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