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志性強的景觀雕塑,依山傍水的精致村落,錯落有致的房屋布局,整潔干凈的農家小院,岡嶺起伏的山間小徑,縱橫交錯的田壟地疇,瓦砌石壘的村頭護欄,別致清新的墻面壁畫,鄉愁濃郁的村頭古樹……冬至時節,行走在瑞昌市花園鄉田畈村西坑自然村新農村建設點,仿佛走進了一處世外桃園。
“我們西坑自然村之所以取得這么大的變化,一是托共產黨的福,有這么好的政府,讓我們的村莊從過去的‘臟亂差’變為現在的‘白富美’;二是我們村莊有一個能干事的新村理事會,理事會成員個個敢說話,個個能干事,個個有擔當,巧妙地把這個‘丑姑娘’變成‘俏美人’!”現年70歲的村民徐新卯用兩句話就總結了自己的內心想法。
A、反復論證,用好規劃圖
西坑自然村,背靠大王山,前依花園河,自然稟賦良好。該自然村是一個典型的舊式村落,現有農戶153戶,600余人口。由于村莊規模比較大,也比較分散,村內基礎設施落后,早在前幾年,有人就提出來要搞新農村建設,由于人心不齊,加上部分村民為了自己的老祖業,思想保守,一直沒有搞成。
村莊的面貌沒有改變,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極為不便,大多數有錢人寧可選擇外出,也不愿回家置業發展。如何把西坑這個“丑姑娘”變成“俏美人”?一直是村里有志之士的一塊心病。
“周邊的村莊都建設得漂漂亮亮,我們村莊還是這個老模樣,我們如何有臉面對別村莊的人?如何對得起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今年無論如何,也要排除一切阻力,把新農村建設好!”2021年初,在瑞昌市農業農村局、花園鄉人民政府以及田畈村民委員會的發動下,徐建紅、徐瑞林、徐新曙、徐尤法等幾位有想法的村民下定了決心。
“經過一個多月的耐心說服,他們硬是排除了所有阻力。大家從拆除違法建筑入手,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甚至是進行一對一勸解釋,以理服人,取得村民支持;工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說服了村民拆除私自搭建的雨棚、違章房、危舊房、廢棄空心房、牛欄豬圈等,‘臟亂差’的形象很快就得到了有效改變。”新村理事會理事長徐建紅對記者說。
接著,他們按照“四精”理念,聘請了專業設計團隊重點圍繞“繞山、沿河、生態”打造新農村,依據村莊規劃,尊重農民意愿,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經過廣泛征求村民建議,反復論證,確定施工規劃圖,彰顯了村莊獨特的韻味。
B、問計于民,突出“主人翁”
精心規劃的圖紙出來后,關健在于施工。村莊道路如何拓展?戶廁如何改?污水如何處理?公共照明如何安排?如何做到精致施工,精細管理?注重“主體”作用就要發揮在建設過程中。
“我們始終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積極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建立健全新農村建設促進分會,并有效發揮新鄉賢熱心家鄉建設的作用。”理事會成員之一的徐新曙對記者說。
“我們村莊的布局隨地勢分布,顯得錯落有致,但要尊重自然脈絡,新的建筑應該盡量沿村道布局!”
“我們村莊自然資源條件良好,樹林茂盛,水系較為充沛,就應該沿河建設休閑廣場,或健身廣場!”
“村口的位置,應該建設一個標志性強的景觀雕塑;跟祖廳相對的臨河大空間,是村里人氣最為集中的場地,就應當休閑綠地與運動場地相結合。”
“步道小矮墻,用碎石壘砌,搭配青瓦、青磚、木頭等老舊材料,結合水槽種植適時的花草,實現軟景、硬景相結合。”
……
通過問計于民,激發了西坑自然村全體村民的“主人翁”精神,一些有思想、有遠見的村民,紛紛主動向新村理事會獻計獻策,新村建設工作得到了穩步推進。
C、 源頭管控,算好經濟賬
行走在西坑自然村,記者注意到,一條筆直的通村道路,施工隊員正在抓緊拓寬;錯落有致的農家小別墅門前,村民正在硬化各自的通戶路面;岡嶺起伏的地方,人們用鵝卵石鋪設了山間小徑,在古樹下向前延伸,顯得有點曲徑通幽;明朝建設的古井,經過認真打造,泉水顯得非常清澈;靠近沿河的岸邊,是一排排列整齊的健身器材;籃球場的東面,一座新穎別致的六角涼亭正在打造……
“你看,田園東方,以‘美麗鄉村’的大環境營造為背景,以‘田園生活’為目標核心,將田園生活與陽山發展融為一體,貫穿生態與環保的理念。這里就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化、田園社區三大板塊!”徐建紅拿著規劃圖向記者介紹。
“通過共同努力,西坑自然村的村莊環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彰顯了村莊的獨特韻味,大大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質。由于距離市里來驗收的日子不到一個月了,我們要爭取在半個月的時間內,把所有未完工的地方全部完工,決不拖全鄉的后腿!”理事會成員兼西坑組組長的徐瑞林告訴記者。
據介紹,為了新農村建設,農戶積極主動義務投工投勞700余天,由于資金有限,全體村民還籌資20余萬元用于新農村建設。
“為了防止額外支出,我們新村理事會還專門列出了項目清單、明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加強源頭管控,在施工前,理事會、村、鄉經過充分考慮對照新農村建設方案,逐一列出項目清單并張榜公布,讓每一個項目都能落到實處。”陪同采訪的花園鄉黨委委員、常務副鄉長羅立良告訴記者。
D、不搞形象,留著鄉愁味
“出乎我們的意料,村民看到改造的成果后,大家都對我們理事會豎起了拇指。對于村民而言,看得見、摸得著的是人居環境的改善,映入腦、化于心的是文明涵養的提升。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將西坑新村打造成為城里人向往、農村人自豪的美好家園。”徐建紅向記者說出了村民的變化和自己的想法。
“不僅道路拓寬了,還硬化了,而且還建成和完善了小廣場、小公園、小花壇、小健身場所等功能性休閑區域。過去,我是做夢也不會想到西坑會變得現在這么漂亮,現在的西坑,可以與城里媲美了!”說起西坑新農村的變化,69歲的徐細青老人在記者面前一臉自豪。
“說句實在話,剛開始,我們還擔心西坑的新農村搞不起來,而且還有些抵觸情緒。現在實實在在地看到了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變化,內心也就釋然了!”“新農建設搞得好不好?關健在于有一個好的新村理事會!現在的‘西坑’簡直成了‘西施’!”看到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后,大多數村民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記者還注意到,在眾多新穎別致的農家小別墅中間,也有幾棟比較老舊的房屋沒有拆除。
“我們不搞只講‘面子’,不講‘里子’的事情,不搞形象工程,而是因村制宜,確定整治內容,不搞大拆大建,不破壞村莊特色風貌,充分利用當地建筑材料,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徐建紅立即明白了記者的疑問。
通過近一年時間的新農村建設、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行動等,西坑自然村的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凸顯——村容村貌“亮”了起來,農民生活方式“綠”了起來,農村生態環境“美”了起來……一幅規劃有序、配套齊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村人居新畫卷漸次展開。市場信息報記者 朱淳兵 江西信息采集中心 余振華 通訊員 占立志 羅立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