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板壓嚴壓實豆腐
“豆漿燒開了,可以濾渣了!”
“油溫上來了,把架子邊上這兩板豆腐先放下去油炸!”
……
隆冬時節,天剛蒙蒙亮,位于瑞昌市橫立山鄉紅旗村的油豆腐小作坊的房頂上,炊煙早就已經升起;豆腐坊內,王定武、柯水玉等10多位村民各就各位,已經開始忙碌了起來。
“現在差不多了,可以點鹵了!”這邊,60多歲的村民鄒金梅正說著,同樣是60多歲的村民柯水玉立即放下手中正在舀水的水瓢,走過來幫忙。
“翻動一下,時間一長就老了!”另一邊,王定武正在炸豆腐,吩咐另外一名村民用鐵網制作的勺子翻動一下鍋里正在油炸的豆腐。
給豆漿點鹵
“以前沒有機器,全是石磨,勞動效率低,一鍋只能做十幾斤黃豆,現在用研磨分離機,效率提高了,但其余的工序還是跟以前一樣的,浸豆、研磨、泡漿、濾渣、燒漿、提油、點鹵、上板、切割、發酵,至少需要10個小時。”做了30多年豆腐的柯水玉告訴記者。
“過去是一家一戶做豆腐,都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現在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家家戶戶做豆腐的情景已經沒有了。作為橫立山人,橫立山豆腐是當地人揮之不去的一道鄉愁。我們在瑞昌市應急管理局的幫助下,終于將這一傳統產業傳承了下來,成為一條鄉村振興‘致富路’!”王定武一邊放豆腐油炸,一邊向記者介紹。
據悉,紅旗村是“十三五”貧困村,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邊遠山村。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共有352戶13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116人。作為對口幫扶單位,瑞昌市應急管理局為紅旗村的脫貧致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們在省局的幫助下,按照省級食品小作坊標準,共同幫扶28萬元為紅旗村新建一棟147平方米油豆腐小作坊,采取承包經營方式,平均日產300斤油豆腐。2021年,豆腐坊為村集體創收17.2萬元收入,脫貧戶年人均增收500元,進一步鞏固拓寬紅旗村造血功能。
制作豆腐
在豆腐坊內,記者注意到,整個屋內空間都彌漫著久久不散的霧氣,一種沁人心脾的豆漿味顯得特別濃郁。
“現在磨豆是機器,效率高,起床稍晚一點不礙事。過去做豆腐,每天雞叫頭遍,我們就要爬起來磨豆腐。豆子要磨兩個半小時,外屋的大鍋就要添柴點火煮豆漿了!”說起過去做豆腐的經歷,柯水玉有說不完的話題。
煮好豆漿,再把豆漿用大水瓢從鍋中舀出,倒在過濾包上過濾。過濾豆腐是個很專業的活,就是把紗布四角系在十字型木架的四個頂端,中間懸掛到房梁上,鄒金梅她們只需輕輕搖動,漿水便嘩嘩流到下面的大鋁盆里。為擠干榨凈豆漿,再用夾棒用力地夾著濾包擠榨出豆渣中最后的一點豆漿。
用木板壓嚴壓實
過濾完后的豆漿,還要再進行第二次熬煮,沸騰后再加小火煮上幾分鐘,就可以用鹵水點豆腐。點過鹵水的豆漿叫豆腐腦,豆漿成腦以后,裝進木制、細紗布鋪就的四方豆腐板盆里,和著盆沿一齊抹平后,細紗布覆蓋其上,再用木板壓嚴壓實,把水濾凈,板盒一撤,紗布一揭,一板板白白嫩嫩、顫顫巍巍的豆腐就制造成型。
“說來也奇怪,橫立山特殊的水質制作的豆腐,口感就顯得特別好吃;有的橫立山人將技術帶到城里制作豆腐,怎么也做不出橫立山豆腐的味道!橫立山豆腐取用分水塘山泉水制作,精致白凈,細嫩味純,久燉不碎?!?0多歲的村民王桃仙笑著告訴記者。
“紅旗村油豆腐創始于明朝萬歷年間,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以其口感細膩、豆香四溢、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優良品質,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贊譽。雖然做豆腐很辛苦,但許多當年的貧困家庭也由此走上了致富路?!比鸩袘惫芾砭指本珠L劉正軍告訴記者。
油炸豆腐
“瑞昌市應急管理局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底線性任務,把脫貧攻堅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機銜接到鄉村振興上,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紅旗村新任黨支部書記柯小軍告訴記者。
豆腐坊建起來后,駐紅旗村第一書記魏智勝和工作隊員李擁軍、李強一道,聯動該局其他干部職工,積極為橫立山農副產品銷售想辦法、找出路,利用戰友、同學、鄰里、同事、好友關系,廣泛宣傳紅旗村無公害綠色食品,為油豆腐、翠冠梨、紅薯粉、辣椒、蜂蜜、油面等進行代言帶貨,并利用網絡做銷售小程序便于大家購買,還通過機關事業單位食堂、重點企業食堂設立48個代銷點?!皢?021年一年,我局就幫助紅旗村銷售油豆腐1萬余斤!一塊小小的豆腐,就拓寬了一條當地鄉村振興‘致富路’!”劉正軍說。
將剛油炸好的豆腐攤開
“我們順應‘三農’工作重心,把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鞏固住、拓展開、提升足。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靠攏,細化有效銜接政策措施,聚集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戶’,發現一戶、監測一戶、幫扶一戶、動態清零一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他們返貧致貧?!睋卧摼竹v紅旗村第一書記的魏智勝告訴記者。李 強 李擁軍 市場信息報記者 朱淳兵 江西信息采集中心 余振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