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各種限制 團干來源更加豐富
方案提出,改革團省委機關機構設置,按照“減上補下”的原則,團省委機關內設機構精簡20%,編制精簡5%,對機關內設部門進行優化調整,新設立了青年發展部、志愿服務和社會聯絡部等部門。
記者發現,改革將推動全省各級團干部來源更加豐富。方案提出,打破年齡、學歷、身份、職級限制,建設專職、掛職、兼職干部和志愿者相結合,符合群團組織特點、充滿生機活力的團的領導機關干部隊伍。
方案提出,創新團委機關公務員遴選辦法,建立新錄用公務員跟班學習制度。同時,要改進團干部選任交流,創新團委機關公務員遴選辦法,建立團干部轉崗推薦機制,加強機關專職團干部與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干部雙向交流。
據介紹,現在都是專職團干部,改革以后,團干來源更加廣泛,掛職、兼職干部從符合一定條件、具備議事能力的各領域青年中廣泛選拔,重在從工作需要出發,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安排掛職干部全面參與日常工作,充分發揮兼職干部在重要工作決策和推動重大項目實施中的優勢和作用。
改革后,團省委機關各部門配備的掛職和兼職干部占團省委機關干部總數比例達到50%以上。市、縣(市、區)團委專職干部應按編制數量配齊,縣(市、區)從整體盤子里調劑編制充實團委工作力量。市、縣(市、區)團委掛職、兼職干部占機關干部總數比例不少于60%,其中領導班子中專職成員不超過50%。
控制團員比例 團員要成為注冊志愿者
記者發現,改革后想入團可沒那么容易了。方案指出,針對長期存在的團員發展比例過高、“團青不分”、基層工作力量薄弱等基層基礎問題,方案明確提出,改進團員發展和教育管理,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初、高中階段畢業班團青比例分別控制在30%、60%以內,到2025年努力將總體團青比例降到30%以內。
團省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目前團青比例過高、團員在青年中的模范作用不強等問題,方案提出要求嚴格控制增量,制定團員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另一方面,要求嚴格管好存量,做好共青團、少先隊組織銜接,嚴格入團程序,加強團員意識教育,創新團的組織生活方式,推進全體團員成為注冊志愿者和新入團員同時成為注冊志愿者。
今后,我省在入團程序更為嚴格,實施“十程序、三公示”,例如,入團積極分子在確定為團的發展對象前,要參加一定時間的志愿服務和團課學習。
社會化項目化 培養青年社會組織
方案提出,要改進團的工作方式,采取“政府支持+團組織建設管理、政府支持+團組織指導+社會化運作、市場化運行+公益性推廣”的模式,加強“青年空間”等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廣泛吸引具有專業知識方法、工作技能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團的工作。
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共青團+互聯網”格局,建設以“江西共青團”為品牌的團屬新媒體陣地,實現團網深度融合、團青充分互動、線上線下一體運行。組建江西共青團網絡智庫。建設青年大數據分析系統。到2020年,努力建成7000人的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加快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智庫建設。
促進共青團工作社會化。在關鍵領域、重要群體中培育共青團直接聯系的青年社會組織,探索向社會購買服務。并推動共青團工作項目化。圍繞青少年實際需求,分級分類建立團的工作項目庫,組建項目工作組。
方案還提出,要把“推薦優秀團員作為入黨積極分子人選”作為基層團組織的重要工作職責,推動黨組織將推優納入黨員發展工作規劃。
(文/記者汪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