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十幾個國家級“綠”字頭桂冠相繼花落江西吉安縣。
近年來,吉安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在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取得顯著成效。
健全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將軍縣”美譽的吉安縣,擁有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生態鄉鎮9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3個,省級生態村4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9.32%,濕池保有量4.6萬畝。
如何發揮“紅、古、綠”資源優勢,推動吉安縣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踐行‘兩山’理論,一屆接著一屆干、一任接著一任做,持續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讓廣大群眾共享生態文明成果”。吉安縣委書記傅小林表示。
吉安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黨政實績考核。并依托報紙、廣播、電視、政務新媒體等平臺,開展“環境日”“地球日”等宣傳活動,每年發動20萬人次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創建工作格局。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編制了《吉安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探索城市與君山湖、龍湖、天祥湖、娑羅山等山水林田湖的生態規劃布局;建立了“河長+檢察長”“巡河+保潔”“督辦+銷號”等運行機制,打造林長制、河湖長制“升級版”,有效解決跨地域、跨行業生態環境問題。
此外,吉安縣提升改造環保基礎設施體系,投資22888萬元,高質量完成了縣城空氣自動監測站、禾水河口水質自動監測站、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長江經濟帶水質自動監測站等建設,建成“智慧環保”系統,動態監測生態環境質量。
補齊短板,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走進鳳凰鎮石古坑廢棄礦山治理區,林木蔥郁。誰能料想到,這里曾經是石英砂巖開采區,巖土常年裸露在外,大風吹過揚塵漫天。
石古坑廢棄礦山實現由“亂”到“治”的嬗變,正是吉安縣著力補齊短板、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的一個生動實踐。
吉安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做好顯山露水、治山理水、青山綠水文章,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2021年,全縣PM2.5年均值為26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為98.9%;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和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連續5年達標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完成率100%,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100%。
深入推進城鄉面貌提升。完成銷號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的信訪問題140多個,按序時推進90個共性問題整改。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完成138個美麗鄉村建設點建設,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8%以上。推動農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全覆蓋,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5%以上。
深入推進生態系統修復。強化林業修復,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產低效林改造32.5萬畝。強化水域修復,實施縣城生活污水處理、應急污水處理雨污管網改造工程,推進君山湖、月亮灣、天祥公園等水環境治理,徹底消除劣V類水。強化礦山修復,實施油盤鐵礦、安塘、天河等區域裸露山體修復,植被恢復達3035畝。
揚優成勢,釋放生態經濟活力
種植面積8萬多畝,輻射19個鄉鎮,吉安縣橫江葡萄成為實踐“兩山論”的樣板產業,榮獲“中國葡萄之鄉”的美譽。
吉安縣發改委主任廖家昊表示,吉安縣大力推行“生態+”深度融合,全面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著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生態+產業”。做強生態工業,大力推進電子信息、大健康食品、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綠色產業發展,2021年三產比調整為12.4:56.5:31.1。做優生態農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105.18萬畝,糧食總產8.2億斤,優質綠色水稻面積達18萬畝,特色產業面積超10萬畝,“三品一標”農產品38個。做美生態旅游業,實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2021年全縣接待游客905.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90.83億元。
“生態+金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規模工業企業R&D投入占GDP比重達目標值1.9%。深化綠色金融,推出銀擔惠農貸、鄉村能人貸、科貸通等綠色金融產品,爭取全省首單生豬價格“保險+期貨”項目落地。依托祥和物流園、中通快遞贛中智能科技電商快遞產業園,打造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城鄉末端服務網點三級高效配送體系。
“生態+管理”。堅持源頭嚴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環境準入制度,有效杜絕了醫藥化工企業、重金屬企業入駐。堅持過程嚴管,充分運用在線監測、超標報警、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提升了環境執法精準性。堅持后果嚴懲,推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刑事責任追究制等,嚴厲打擊了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傅小林表示,下一步,吉安縣緊扣“生態立縣”戰略布局,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探索“兩山”轉化模式,推動全縣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劉茂林 鄧 俊 文/圖